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告诉了今天的我们,无论我们身处逆境或顺境只有放下小我,努力奋进,就会焕发生机获得回报。用无私奉献,爱人爱国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我们国家生机勃勃,和谐繁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意思就是居安思危,无论是对于国家治理还是个人处事都不能安于现状,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
现实意义: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周围环境很差,也就是所谓的\"忧患\",那么只要他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会有成就的.相反,若一个人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安乐\",那么如果他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就会堕落而\"死\".
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差环境中,他不努力,自甘堕落,只会更差.而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况,更加发奋,就会更有成就,他的立足点会更高.
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发展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虞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正因为付出了非同寻常的代价,这些圣贤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宏大的事业。所以这后面的结论又倒过来说明了这六位圣贤成功的原因。“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为使动句。动心,使心惊动。忍性,《孟子正义》释为使本性(性格、性情)符合仁的要求。忍,能也;能,任也,故忍性为任性。孟子主张性善,仁义礼智生于心,即本于性。任其性,即以仁为己任也。“曾益其所不能”,使他们增加了做本来不能做的事的能力。命运的挫折,身心的磨难,不但没有使他们屈服,反而磨砺他们的人格,增长他们的才干,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最终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由此推论,上天如果要把重大的使命放到一个人的肩上,就一定要先磨练他的意志,锻炼他的筋骨,还要让他经受缺吃少穿、穷困潦倒之苦,这样,才能使他适应各种艰苦的生活,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实中,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
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
在现代社会这个充斥着大量以安逸为主要旋律的大背景之下,许多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是十分惬意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追求。
在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心中积压着无数的痛苦和忧虑,但是通过自己不断地突破这些障碍,进而逐渐地从里面走了出来,活跃了自己的情绪状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以认识到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中依旧是有许多人追求这样的精神状态。
内心困苦,心思阻塞这一切都不可怕,古代的贤才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要我们自己昂起头直面人生,那么风雨后也终会见彩虹。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上一篇:昨天广州外国人殴打护士,崂山外国人插队驱赶国人,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