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家学习很困难没有自制力,总想玩手机怎么办?
手机,孩子,自己的在家学习很困难没有自制力,总想玩手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人手一部手机。
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幼儿稚子,手机玩得贼溜。我也是手机玩多了,静不下心,眼睛红,晚上睡觉还影响睡眠。
所以我为了把心静下来,手机关机,让我家里人保管。
然后外出公园走动走动,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静下心听听鸟语,赏赏花。
你也可以外出跑下步,或者逛逛超市。
只需要转移注意力,自然就没那么想玩手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火火老师认为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注力不够,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比如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突然孩子的注意力又被其他东西所吸引,容易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干其他的事情。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自控力差,即使再聪明也没有用。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如果缺乏自制,容易控制不住情绪,做事缺乏长期的坚持,容易半途而废。
所以自制力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自制力让孩子更能适应环境,更受到他人的欢迎,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这里有四个方法:
1、做孩子的好榜样。
咱们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树立自制力的好榜样,让孩子受到咱们的影响,提高自制力。
上海这边经常堵车,很多时候开车在高架路上一堵就好几个小时。那天旁边的车子里面有一个家长和两个孩子,前面堵得很厉害,那个家长显得非常的焦躁,不停的按着喇叭。焦躁情绪也传染给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也时不时的摇下车窗,头伸向外面。
其实这个时候,咱们可以跟孩子说说话或者玩一些小游戏来消磨时光,避免把情绪传染给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控制情绪,放松心情面对困难的榜样。
另外咱们对孩子一些行为非常生气的时候,最好深呼吸,内心告诉自己“我要冷静,不能对孩子发火。” 孩子看到本来该发火的咱们,却控制住了情绪,让孩子也学会在愤怒的时候,通过深呼吸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给孩子制定规则,从“他人的约束”逐渐转换到“自我约束。”先跟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规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咱们跟孩子约定动画片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通常孩子第一次看总会超过一个小时,这时就是执行规则最重要的时刻。第一次孩子可能会有抵抗情绪,等孩子把抵抗情绪释放完后,再跟孩子讲道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非常不开心,也知道你想看电视,但是长期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咱们用平和的心态跟孩子沟通,孩子一般都会理解咱们的。
只要第一次坚持了规则,后面孩子就会遵守规则了。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咱们创定的规则除孩子要遵守之外,父母也要遵守。
比如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咱们自己也要遵守这个规则,否则孩子就会想为什么只要求她,父母却不遵守这个规则,这不公平。
第二、一旦规则确定绝不轻易修改。比如制定了几点起来,咱们就要遵守这个条件,不要三天两头的改变。这样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认为这个规矩是儿戏。
3、通过延迟满足来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美国的糖果效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养成了延迟满足的习惯,会具有更高的自制力。
比如做作业,有的孩子喜欢把一个作业拖得非常长,三心二意的做十分钟,再认真玩两分钟。这时咱们可以跟孩子说,连续做25分钟休息十分钟。通过连续做作业,来获得一个长时间的休息,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益于提高孩子自制力的方法——陪孩子慢跑。其实别小看慢跑,这是培养孩子意志力非常好的运动。我们小区早上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跑步。
慢跑,对于孩子怎么跑,只有一个要求——让孩子每次慢跑都有所提高。比如第一次慢跑两分钟,第二次可以加到2分钟零十秒,第三次2分钟零二十秒……
只要孩子每一次都在突破自己上次的时间,提升自己就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自制力并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训练来提高。咱们可以在孩子的成长中,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为孩子的成功埋下一个好的伏笔,让孩子的未来之旅走得更加顺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骑驴驰骋天下,一名基层教师,也是一位家长,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新冠肺炎造成的超长假期,挑战着每个家庭、每位家长的耐心。有的孩子在家学习有条不紊,风平浪静,而有的孩子在家搞得鸡飞狗跳或者是沉迷于手机,家长叫苦连连。
疫情迫使我也当了回直播。通过直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刚开始大家对直播很好奇,比较积极,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兴趣就减弱了,有些孩子上课就不那么积极了,甚至需要老师、家长催促。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以前“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们对孩子们在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方面欠了账。
思想上,他们不知道为何而学,或者是没有毅力去学。平时我们大人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学得怎么样,考了多少分。教师给孩子们上课,往往废话不多说,直入话题——讲课或练习,才不关心孩子们在想什么呢!孩子们回到家,家长更多的去催促他们抓紧写作业,复习功课,或者任由他们看电视,玩手机。我们大人在心灵上与孩子们缺乏沟通,导致了他们心灵上的空虚,思想上的匮乏。他们对为什么要学习很茫然,对学习没信心,甚至认为学习是世界上最累的活,学习是为了不挨大人们的骂。
平时,有些孩子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次假期由于父母忙着复工复产,老师又看不到他,他们彻底“撒了欢”。
面对这次疫情在家学习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