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为何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
刘备,白帝城,蜀汉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为何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显示刘备对诸葛亮的无比信任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是显示刘备对诸葛亮的真诚不欺,“结孔明之心”。
就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先主托孤真实不欺,即稍肫恳者,亦自感动,况忠诚如孔明乎!宜其有以报知遇之恩也。”
这是刘备的权术之道,来收揽诸葛亮彻底的忠心以辅佐刘禅。
二、也是在敲打诸葛亮
诸葛亮听完刘备这话是什么表情呢?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诸葛亮是听明白刘备言下之意。这是有意说给他听的,他岂敢当真了。
明代李贽曾批注道:“只此一语,便压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刘备是什么人,奸雄也!
刘备托孤时,特意说“君才十倍曹丕”,曹丕是什么人?他是逼汉献帝自立的国贼,这也是值得细品的。
李贽的评论是看的很透的。
李贽最后还总评道:“玄德托孤数语,人以为诚语,予特以为奸雄之言也。有此数语,孔明纵奸如莽、操,亦自动手脚不得矣,况孔明又原忠诚不二者乎?”
甚至还有人认为,刘备在一旁埋伏了刀斧手,一旦看诸葛亮表现不容易便冲出来的。
三、最关系的还是儿子,特意嘱咐赵云
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赵云曾经救阿斗,又特意嘱咐他看好阿斗,这举动也就意味深长了。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君可自取”之言,最终还在于读者怎么看。你觉得刘备仁厚,就是真的,你觉得是刘备奸诈,便是假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怎么能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他的儿子呢?以退为进罢了。
他深知孔明性格,诸葛亮和善、低调、谦和、情商高、不争不抢,不紧不慢,性情乖巧,两人又素来和睦相处,知己知彼,所以他才愿意托孤于诸葛亮,但是又暗地里叮嘱赵云一些私密旨意,让这位紧身侍卫,全家保姆式的大管家,多多留意刘婵不测。
希望诸葛亮辅保汉室永固,儿子长命百岁倒绝对是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现今的说法叫道德绑架。说白了,刘备确实很有心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这样做体现了他的高情商,首先作为父亲保护儿子是天性,另外也是预防万一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可自取”并非试探
\"君可自取”很多人都认为是试探诸葛亮,其实并不是。因为在这种紧急关头试探根本达不到试探的目的,相反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如果诸葛亮当时的回答是,“臣知道了。”就尴尬了,那个时候不管诸葛亮回答什么都不可能动他的,要是皇帝跟丞相一起“下岗”,蜀帝国就会瞬间崩塌,那么刘备只能一口老血,提前上路,刘备肯定不会亲手毁掉自己建立的基业。
或者事后诸葛亮反水,拿先主的遗诏出来说事,蜀国其他人也是没法驳倒他的。而且名正言顺。
那么刘备这么说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呢?
刘备的能力
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有人会说他哭是能力弱的表现,遇事只能哭着献殷勤。其实不然,这正是其能力所在,他深通人性,会识人心,简单说就是懂得心理学,会看人。
这也是刘备初期,部下都忠心耿耿的原因,先有关、张异姓兄弟;又有徐庶为母赴曹营,却不献一谋;后有赵云良禽择木,舍身护主等等。
刘备临终还特意说了马谡名不符实,在这么重要的时候说这个,说明刘备对这个说法很肯定,知道如果不听他说的,一定会出状况,也说明了刘备识人的能力。哭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方法。
乱世之中,为了求得名宿跪、装孙子都被视为求贤若渴,那么哭一哭又算得了什么呢?
刘备真正的目的
“君可自取”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引导结论的一个方式。换种思维模式解读,就可以发现,其隐藏的意义。
他真的意思是想告诉诸葛亮,“不管是刘禅做皇帝,还是诸葛亮做皇帝都好,我都不在乎,但一定要完成我的目标,匡扶汉室。”
这样说即表明蜀国才是正统,也表示自己效忠汉朝江山的决心,还让臣子没办法造反,造反则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又让臣子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放松,消极怠工。
但如果诸葛亮还是要造反怎么办呢?
这就又要说刘备会识人了,知道不管怎么样,诸葛亮在这种环境之下都不可能造反的。而且知道诸葛亮也一定能明白他话中之话。
后又让赵云保护后主,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要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消极怠工,一定要协助后主完成自己的目标。
上一篇:如何面对孝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