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为何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
刘备,白帝城,蜀汉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为何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为何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所说的扶不起刘禅君可自取,表明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臣强主弱,先把事挑明,使诸葛亮更尽忠,更感知遇之恩,但也反映出他不是十分的信任;对赵云他是十二分的信任,忠勇无敌,保护阿斗他放心,演义中已作极致表述,无须多叙;拙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看好诸葛亮人品和才干,对自己不听诸葛和赵云的忠告而伐吴的惨败,悔之莫及。在弥留之际将阿斗托付诸葛和赵云,却又言之:如不堪所托,可自行之。
既是放心交付,又显仁慈大度。却让诸葛惶恐不安,平生谨慎而又忠义的诸葛,唯有拜伏于地誓表忠心:承主公龙恩,诸葛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臣一场,肝胆相照。君臣话别,肝肠欲断。其时关张都已作古,赵云丶魏延等就是刘氏
家臣,也免不了一番嘱托。刘备才安心而去。
刘备一生心血,创立蜀汉政权,传给刘禅,内心五味杂陈。能否光复刘汉天下,但愿诸葛和赵云能助禅儿梦想事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试探,不是刘备的本意。孔明乃忠义之人,刘备死后有摄政之势,但绝无篡位之心,真是躹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典范。要赵云保护刘禅,赵云忠勇,虽为五虎上将,实为刘备贴身护卫,又有两次救刘禅的经历。刘禅让赵云来保护再合适不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
刘备世之枭雄,这是三国演义中反复提到的事实,这一性格始终贯穿刘备一生。对于君弱臣强在用与不用之间是刘备当时的心情。
前言:
面对诸葛亮,刘备临终前是矛盾的,因刘惮的懦弱与诸葛亮势力差距悬殊,而忧心忡忡,刘备这种想法不是没有先例,所以他先发制人,用言语来堵住诸葛亮的嘴,让其不敢轻举妄动,这应该是刘备的本意。
我来为大家分析刘备以下话语;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里刘备提到了曹丕,曹丕严格的来说属于篡汉夺权,建立曹魏政权;刘备言下之意是你的能力强曹丕十倍。以你的能力做一国皇帝都做绰绰有余,我的儿子如果你帮助就帮助他;如果你觉得他很差劲,你就取代他自己做成都的主人吧!
那么听到这番话的诸葛亮是什么表情呢?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明,马上就明白了刘备的言下之意,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贞,说完话后,马上叩头,而且非常用力都叩流血。
这才是刘备的真实想法!虽然他内心真的不希望诸葛亮篡位夺权,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刘禅和诸葛亮没有什么深厚情义。为了双保险,遗诏尚书令李严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对于这样的安排刘备依然难以放心,他拿岀了他的杀手锏:赵云。
“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儿,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刘备对赵云的这番话语,让人意味深长,我们所疑惑不解的正是;早晚看觑吾儿,勿负朕言。从这句话里我们嗅到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早晚看觑吾儿,我们是知道的刘禅居住在深宫,安保问题一定做的很好,不可能出现刺王杀驾的可能。,是什么情况需要早晚都要照顾?那么问题来了,刘备言下之意是指什么呢?第二个问题:勿负朕言;刘备与赵云又有什么协议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丝半会没有得到什么准确结果。但是在三国演义蜀汉后期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诸葛亮北伐中原,赵云只是建兴五年与六年以疑兵出现过一次,再无露面。总结:
历史自有安排,不是某个人所能改变,无论是刘备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都已经求仁得仁,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比曹魏政权曹叡托孤曹芳与司马懿、曹爽;东吴孙权将孙亮托孤于诸葛恪的结局完美太多。
这是帝王权术使然,所谓的“君可自取”可以亦真亦假,也可以亦假亦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君可自取”是实实在在的态度,是出于集团利益考虑正常的托付后事的一个选项。让赵云尽心保护刘禅也是合情合理的安排,没有其他防备诸葛亮的意思。
刘备是三国当中最识人的人,他和诸葛亮可以说荣辱与共,肝胆相照17年,深知诸葛亮的人品、才能、志向都不在于世间名利权势。而自己子幼势单,材质愚钝,对集团利益来讲实际也不是最佳掌舵人选,处于这样的考虑,他的话是出自于真诚,出自于肺腑。托付赵云其实也没有太多深层次的考虑,也是希望赵云护佑好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这从分析刘备对权势利益的态度,与诸葛亮、赵云相互关系的历史资料就可以得出答案。
上一篇:如何面对孝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