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6]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所以,从作者当时场景和状态来看,本诗并不是应景有感即时而写,而是借应考之题发挥作者的个人经历感悟和学识沉淀,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情况。
从文学理论角度来说,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借句融合我之实践体验感悟之意,草与别情,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已经提供了一种观察生命之草的视角。但是,要写出“古原草”的生命特色,而兼顾送别之意,尤其要写出新意,仍是实属不易。
首句即扣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却点出草此刻的状态,让读者由点到面,由面到立体的联想,来感觉“春草”生命力旺盛的情景,可以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又伴随作者深层次观察所感,为后文开启了新的个人思路。野草作为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灭,也自然的帮助作者引出了“一岁一枯荣”的野草生命轮回特征。然而,写作“枯荣”和写作“荣枯”又大不一样。如写为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感叹出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好句来。两个“一”句复叠,形成咏叹,给人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也是为三、四句铺垫。
从抽象的描写,展开为一副形象的联想画面,画面就是古原草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哪怕是野火将其烧为灰烬,只要土中还留有根须,来年会更加茂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为人类的一种生产实践结果,这种体验发生并被作者记忆,此处有感而发,揭示了野草这种生命的特点,并营造出一种壮烈的意境。“烧不尽”重点描写火只能烧掉土地上的草叶,但野草的根须尚在,火受到土的影响是无法将其草根毁灭,毁灭其表而无法灭其根。“吹又生”,来年春风化雨,草根还是发出新芽生长茂盛。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和“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工整天然,化繁为简的大气。
第五、六句继续写“古原草”,将重心“草”逐步转移到“古原”上,来引出“送别”题意。上联流水对,妙在自然,妙在精工,使得变化有致。从草的生命特点细节描写,转移到草存在的“远芳”和“晴翠”状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更加靠近与亲近,让人自然觉得具体、生动。芳而“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闻,翠而“晴”,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可见。“侵”和“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的扩展之势,生动的突出了生存竞争者的形象。“古道”和“荒城”则是有意紧扣题意,展示生机勃勃的野草之势。
当然,作者并非为了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借此引出一场送别的典型场景,大地回春,芳草萋萋的古原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不免让人惆怅,同时又有此情此景的诗意。“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变其用意,写看到芳草萋萋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以小见大,睹物思情,让结尾意味深长。诗句到此点名题意“送别”,完结整篇,“古原”、“草”和“送别”彼此打成一片,意境浑然一体。
全篇诗句自然流畅而兼顾工整,虽然是应考命题作诗,却自然的引发了作者对实践生活的总结、联想和感悟,洞悉野草的生命真意,以小见大传真情,化繁为简出大意,平淡却回味无穷,带有朴素的自然之感,以此推陈出新,成为“赋得体”的千古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即奇离变化,春夏一片嫩绿峥荣,秋冬就干枯了、写出了草的一年生長过程,和顽强的生命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十分了解,诗句贴物贴事,用字老道通顺,明白如活。是一者后人难以超越的好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下所言,不代表个人观点,皆来自于坊间口述。十六岁的白居易,从理论上说属于早熟早恋型。白居易天赋异禀,遗传了其父李白的基因,自小颇爱诗词歌赋。
白居易是李白与汪伦妹妹汪小乔私生于公元772年,寄养在汪伦表弟刘禹铜家,刘禹铜年过40,妻子白珠小他17岁,结婚15年未能生育,经千百医确诊,刘禹铜先天性不育。李白把孩子带到刘禹铜家,夫妻见婴儿英俊,欢天喜地,欣然接受,视为己出。并请李白赐名,李白当场为儿子起名刘白。
上一篇:本人睡觉打呼噜声音特别大,严重影响别人的睡眠,有什么特效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