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首联,原野的野草随着季节,一年中春生夏茂秋枯冬残,眼下正逢蓬勃时节。
颔联,起兴,由野草的生长状态引发思考,野草生命力顽强如斯,即使野火燎原,春天一到,草根又从灰烬萌芽。物候有盛衰,历经劫难,野草总能生生不息;暗喻人事有聚散,再多波折,友情也是绵绵长存。
上二联初比初兴,以野草的生命秉性比拟人情事理,交代友情坚韧,为下文抒写离别惆怅砌基础。下二联大比大兴,转入正题,合上题意。
颈联,放开眼界,野草铺满原野,挟着草青味,自远而近漫卷而来,侵占少人行走的古道;白日晴光里,苍翠草色又自近而远涌向城池,遥望城池,仿佛荒芜起来。
尾联,在这大荒天地里,又送别友朋,繁茂野草结成无边青色,不分彼此欣欣向荣,我们却要分别,因而无边草色变作郁青,恰如离愁别绪弥漫。
景语皆情语。草木凋零和草木繁荣都可以为描述离情服务。前者是正向衬托,人哀物哀;后者是反向衬托,人哀物喜。本诗用反衬,把离情从低徊推向高潮;从全篇看,使用象征手法,野草茂盛象征离情倍增。
读这首诗,不由自主代入离别双方中一方,身临青濛濛境界,经历一场悲欢诗意。
上一篇:本人睡觉打呼噜声音特别大,严重影响别人的睡眠,有什么特效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