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卢卡斯批判(卢卡斯批判名词解释答案)
理论,经济学,经济卢卡斯批判(卢卡斯批判名词解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肯尼斯·阿罗
阿罗是二战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对后续许多经济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研究贡献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方面,同时也是保险经济学发展的先驱。阿罗于192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先后获得纽约市社会科学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文科硕士学位。阿罗的经济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阿罗发展了福利经济学研究,并提出“不可能定理”。此前的经济学强调选择行为可以通过理分析达成一致结论,不论是消费者偏好还是生产方式选择,且方案都具备传递,即ABC三种方案中若A优于B,而B优于C,则A优于C。但阿罗发现了投票中选择传递失效,即当选民支持率中A高于B,B高于C,但拿A/C比较时,A却未必能获得更多支持,所以投票不一定表现出偏好传递。阿罗用数学推理证明:在社会上个体自有其对社会各项事务的偏好的时候,找到一个逻辑上与个人偏好不矛盾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这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其二,他完善了“一般均衡”的方法论。一般均衡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于1874年首先提出,但其现代概念则于20世纪50年代由阿罗与德布鲁等人建立。阿罗在其代表著作《一般竞争分析》中,研究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如何处理市场不稳定和风险问题,证明和求解了“一般均衡”。这一成果后来被称为阿罗-德布鲁定理,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最重要定理之一。阿罗的一般均衡概念,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对于复杂经济现象的框架理解,对经济学家理解世界起到了巨大帮助,也是经济学走向数理化、工具化的一个标志。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俄裔美国人,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列昂惕夫于1906年出生于俄国彼得堡,毕业于彼得堡大学社会学专业,19岁便取得社会学硕士学位。1928年,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列昂惕夫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列昂惕夫创建了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主要基于线代数的方法分析经济系统中各种部门之间的商品和资金流动的方法,并构建投入产出表分析一个部门的需求波动对其他部门和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的影响。投入产出分析以数量关系联系经济系统中不同部门要素的变化,它最主要的应用是进行经济预测,但还能研究环境污染、人口、世界经济贸易等社会问题。其二,列昂惕夫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对后来学者有重要启发。列昂惕夫在1953年到1956年研究了美国的国际贸易,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美国的出口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劳动力和最密集资本,所以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列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被经济学界称之为“列昂惕夫之谜”。该谜题引发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讨论和研究,产生了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产品周期说等一系列解释和讨论。
1974年
纲纳·缪达尔和哈耶克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由于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而获奖。
纲纳·缪达尔
缪达尔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他最具盛名的成果,主张重视社会制度研究。此外,他还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之一,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问题。缪达尔于1898年出生于瑞典,1923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院。1925-1929年赴英国和德国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缪达尔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其一,他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理论”,对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论。它指的是从动态的角度看待社会经济,则经济中各要素存在着相互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某一个经济要素改变会带动另一要素的改变,而这一要素反过来会反馈给前一个要素从而循环加强该要素的变化,导致社会产生的变动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加剧。因此,社会经济的各个要素的常态不是均衡,而是循环往复的相互影响,具有累积效应的不断运动。缪达尔的这一理论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他在《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一书中,把白种人对黑种人的歧视与黑种人相对物质文化水平低下分析为循环积累的因果关系。循环积累因果理论还能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其二,他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有深入研究。他于1968年出版的3卷本的《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对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启发。其三,缪达尔是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重要人物。他以总量分析为基础,建立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商品供给与需求、以及国民收入的波动与投资和储蓄(或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动态分析方法论是缪达尔批判凯恩斯和哈耶克的重要原因。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观点的重要缺陷在于没有引入不确定因素和预期的作用。他认为凯恩斯理论中提到的“投资”和“储蓄”概念过于模糊,没有考虑到资本的增值和贬值。尽管哈耶克的分析较为细致,但仍然不是动态的分析。因此,缪达尔提出“事前”和“事后”概念,引入预期,建立了宏观经济动态分析的方法论。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的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哈耶克于189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杰出知识分子家庭。1921年和1923年于维也纳大学分别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哈耶克的学术成就涵盖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他在货币与价格领域的研究。哈耶克以米塞斯的货币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解释了商业周期,成为了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典范。1931年他出版了《价格与生产》一书,1941年发表了《资本的纯理论》一书。在他的理论中,商业周期起源是和中央银行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所促成的资源匹配不当。但由于这一想法与当时主流经济理论背道而驰,引发了凯恩斯学者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批评。二是他提倡的市场自由主义对经济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为70年代的经济滞胀提供了解读。他对英美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提出担忧,主张持续不断的干预将破坏市场机制。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产生,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理论开始失灵,哈耶克的理论得到重视,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都是哈耶克理论的支持者。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论战是20世纪经济学界乃至政治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三是哈耶克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主张一个以市场为核心的社会,批评科学万能主义,即把科学研究方法强加于社会科学,因此他撰写了《科学的反革命——理滥用之研究》一书,批判生搬硬套物质科学研究至社会研究的现象。
上一篇:柯布(柯布西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