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班级里的差生就真的一无是处吗?该如何引导?
差生,孩子,老师班级里的差生就真的一无是处吗?该如何引导?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班级里的差生自然不是一无是处。
我喜欢差生,越是差生,越调皮,为人越厚重。他们不怕批评,喜欢承担责任。以前学生聚会,只有差生才懂得如何尊敬老师,看起来你以前吵得越狠,要求的越严格,学生对你越尊敬,反之,学生往往觉得成绩好是自己的本事,与老师无关。
学生都很调皮,怎么引导?
其一,用良知引导孩子。所有的学生都追求进步,但是成绩差的,基础差,学习没有积极性。如此就要引导学生,先从小目标入手。
其二,给学生讲述名人的故事,或者父母生活的艰辛,或者老师以前的努力。让学生树立吃苦的意识,多努力,认真求学。
其三,不怕困难。让学生明白爱学习的重要性,你今天所有的努力,明天都会有答案。
差生并非一无是处。真正的差生如果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有的爱扫地,有的爱倒垃圾,有的喜欢美术,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书法。如果善于发现,总能找到他们的优点。学生总不能都一样,不可能千人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观点:不放弃,不抛弃!
曾经,我也是一个差生,怎么说呢,初中的时候,我们一个年级一百多人吧,我在所谓重点班全班36人,好像我经常就是倒数,偏科太厉害,数学太菜了,所以数学老师超级不待见我,没招,难得有一次考试成绩好点,居然还被怀疑作弊哈哈!
不管怎么说,我算是后来爬了起来的,因为上了高中,因为我属于偏科厉害,有的科目年级前三,有的倒数前三。
特别感激我们的班主任,我记得他特意给我的数学老师说过:某某的语文可以考第一名,我就不信数学会一直起不来。真心感激!后来也是努力去做提升,虽然没有飞跃,但是也算是中规中矩,晃悠晃悠,爬到中间位置!
因此说,对差生要有耐心,有克制力!
首先,在选择中坚持相对性的原则,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其次,对差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唤起自尊心。
第三、做好“准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第四、要把握契机,抓住“闪光点,刺激差生成长。
第五、要制定分步转化的战略,一步一个脚印!
第六、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树立差生的自信心。
回头继续说,不放弃、不抛弃,加油我们都可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反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属于差生?
成绩倒数的?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喜欢捣乱其他同学的?总是给老师和家长惹事的……
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一概而论。成绩只是对过去学习情况的总结,它代表过去而且无法直接决定未来。很多时候,平时不起眼的孩子,可以在短短几个月成为班内的黑马。成绩一直很好的孩子,也可能在关键时刻(比如高考)翻车。用成绩来判定一个孩子是否属于差生,是不合理的,至多只能说明他最近的学习状态可能需要调整。
孩子的教育应该充满善意的循循善诱。孩子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只是性格的差异化。性格本无优劣好坏之分,端看它用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安静的性格,未来用在钻研类项目上,踏实肯干的风格,是孩子成功完成某事的基础。好动的性格,代表着思维运转快,创意性的工作未来非常适合孩子。无论是喜静还是喜动,都不应该成为评判孩子是不是差生的标准。
唯一需要教育和纠正的孩子,只有一种勉强可以算是“差生”,就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问题。比如,没有界限意识,出现了不问自拿即是偷的行为,出现了聚众斗殴打群架的行为,出现了恶意破坏规则的行为……未来可能导向犯罪。
好了,说完了什么是差生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如何面对这样的“差生”?如果学习成绩和性格都不能算作是差生的话,只有不良嗜好可以勉强算是。
那么,那些被暂时判定了的“差生”,是否拥有可以改变的可能。这些学生之所以在我们眼中足够差,因为他们行为出现了破坏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不断放大后,就成了违法行为。我们的社会是如何处理犯罪分子的?送到监狱改过自新,送到少管所进行纠正,无论哪一个我们同样给了那些很差很差人一个改变的机会。
既然可以改变,可以向好发展。所谓的差生还存在一无是处吗?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差生,只有处错了时间的少年。世界是变动的,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的看待世界。
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下,目前所认为的差生是怎么产生的。目前判定是否差生的标准,主要还是根据学习成绩。曾经我的大学同学,给我讲了她弟弟的故事。
孩子原本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我大学同学带着,成绩原本也差不到哪去。可是很快,随着她们镇中学师资外调,原本实力雄厚的中学,只剩下了对钱比较感兴趣的老师。
偏偏不凑巧,我同学家家境不好,比不起其他家长不断给老师送礼。于是,后来老师给她弟弟挑了座位,竟然让孩子长期坐在垃圾桶旁边,上课忽视孩子。如果不是孩子忍受不了,打电话哭着和她姐姐说,我真的不想学了,请姐姐原谅,自己要辜负姐姐多年来来培养,我们想不到原本成绩还不错的孩子是怎样沦为“差生”行列的。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没关系,我想表达的是,孩子成为差生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看不到背后的原因。
班级里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用尊重孩子人格为基础的引导,都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