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蕴含了老子怎样的告诫?
大道,道德经,老子“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蕴含了老子怎样的告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蕴含了老子怎样的告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语出《道德经》,《德经》第十二。 全文如下:
使我挈(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资财有余,是谓盗乎!非道也哉!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我心境明白,走在平坦的大道上,最担心的就是误入歧途。 大道平坦,可世人常常喜欢走小道,误以为那是“捷径”。朝政荒废、田野荒芜、仓禀荒弃,整天带着利剑、饱食终日、腰缠万贯之徒,不是得了“道”,而是变成了“盗”。 大部分的文章里都将这一段理解为老子忧国忧民,大声疾呼,忿忿不平。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 《道德经》不是一部政论著作,它是致力于阐明天地间最根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本源,即“道”。“内圣外王”不是它的目的,只是“道”的一种应用结果,用来说明“道”的作用的。 这段经文的前四句说的是求道的过程,对道的认识,应该尽力避免误入歧途,被表象的东西所迷惑,时时做到“挈然于心”。后面的“朝甚除,田甚芜......百道也哉!”是在举例说明。 在那种国疲民困的环境中,表面上看,那些锦衣玉食、仗剑横行之徒很风光,但实际上众人皆贫你独奢,那你就是“盗”,不应该成为被艳羡、被追求的对象。
老子的这段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在求道的过程中要时时克制住功利心(走捷径),不为表象所迷惑,而要不断地往更深处探寻其本质,时时做到“挈然有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好!《道德经》第53章通过对比两种道德观,宣说“修道的方法和迷道的危害”,揭示“道德”的真假属性。下面简析几句,供参考。
【1、解读技巧】
主要有三点:(1)明白全经首章“道、无、有”三字也是本章文字背后的逻辑红线。(2)明白本章侧重讲“道”的妙用“德”。(3)明白“欲”是修道的界限。反之,若离开这三个要领,将看不懂老子的真实教义。
在标题句里,注意三处:(1)“行“不指人的行动,而指“无为“,就是“无心“。无为于大道,就是“无为即大道“。(2)“施“是通假字,施=迤,指曲折无尽的样子,引申义是“隐秘无形,藏不可测“,是比喻“道德“;“唯施“指总是处在深藏莫测的无形状态。(3)“畏“指修道者的心态,即悟道后,恐怕再迷失道,时刻小心的、用功护心的状态;“是畏“指处在畏惧迷失道德的谨慎中。
【2、字面意思】
本章大意为:证道明德后,修行者会豁然明白,原来“悟道、在道和用道”这件大事,就是善藏自己的心念而无欲望,如畏惧将失去这种智慧一样,慎之又慎,时刻用功,默默保护。无形的“道德之用”极其幽微难见,也就使世人易迷而常昧,忘记它的存在。这种迷惑的状态就如同“时光易逝,而人常失;田地易荒,而人常怠;仓廪易空,而人常忘”,反而都去“感慨文采以风雅,佩戴利剑以显威,挑剔饮食以处优,陶醉在自欺中,以为自己的财货很富足”,这是欺世盗名的浮夸。当然,这种人生错觉也不是对“道之德用”的正见。
【3、修道的方法】
老子在此处暗示了五点:(1)“道”无形,“德”也无形,则证悟道德者也该无形,即身有行,而心无为。(2)“行道”就是“入无”,就是不离道德的真性“无”;因道德无穷大,则行道者也无穷大,就叫“行大道”。(3)道德万能又常隐,证道者也该深藏不露,居“无”不显,匿形绝迹。(4)道智如财富,修道如护宝,修者唯恐迷失,离道受害,应时刻用功,谨慎惶恐,不能放肆懈怠。(5)证道和得道只是“顿悟”,瞬间明白“一切即道德,道德即是万物”,从此不再迷惑。
【4、迷道的原因】
老子在本章暗示了四点:(1)陷于欲望。(2)起于追求。(3)享于所得。(4)害于颠倒。换言之,人昧道德,始于心失;人若自欺,祸于自作;道不远人,人自惑之。
【5、思想宗旨】
本章可分为两段,前三句为首段,讲“道德”的真性“无”;余句为次段,讲“道德”的假性“有”。对比就知,人觉悟“无”,能证道明德;人迷逐“有”,将离道悖德。可见,本章也是对《道德经》首章的注解语。
总之,道德与万物是一体不分,人悟“万物同体,没有彼此”,就叫证道明德;人悟“无欲无求,没有得失”,就叫“在道用德”。所以,道德即无,入无即智,一刹那间,人人可作圣贤,超越时空,恢复本能的圆满永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中讲: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
大道甚希,
而民好径。
朝甚除,
田甚芜,
仑甚虚,
服文彩,
带利剑,
厌饮食,
财货有馀,
是谓盗夸,
非道哉!
解释如下:
修道养生使我知道了如果敛藏后天有为智识,全心身的实践修行大道,弘扬道法是很艰难的事情。
大道至筒至易,就在百姓曰用中,但是人们偏偏自以为是的曲解它。
致使大道难以畅行,修道养生的方法难以推广。
有的人背道而驰,走入迷途,出正入邪,把修道养生于家庭,生活,工作,社会对立起来,致使离家出走,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
这是一种曲解大道的现象;
另一类人对修道养生的曲解是:满口道德,穿着华丽衣服,喜好伪装,祟尚虚华,常带着利剑,崇尚刚强,尚武且奢,吃喝玩乐,借传道之名,行敛财之实。这就是强盗,这种借传道为名,行强盗之实,不是修道之真正大道!
上一篇:第一次只吃苹果减肥3斤,第二次2斤,快反弹了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