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存天理,灭人欲”是指不能把欲望凌驾于基本道德之上,这样理解对吗?
天理,人欲,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指不能把欲望凌驾于基本道德之上,这样理解对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存天理,灭人欲”是指不能把欲望凌驾于基本道德之上,这样理解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理解的完全对。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永远是满足不了的。孔子说的(克已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已的欲望,走正道,讲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把握一个度,不可欺天,要凭天理良心,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现在社会上有些售假贩假,祸害消费者就是欺天,就是失却了做人的准则,就要遭遣和报应。人的各种欲望无休无止,如不加以节制,永远无法满足,贪官之所以走上不归之路,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其主要原因就是个人欲望澎涨,到最后无法收拾,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都给我们极大啟示作用,在人世间作人不说彪炳史册,但决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寿命的长短对于一个人无关紧要,但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正正大大做人,这就是顺天理节私欲,留下一个好口碑在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網上会出现许多似是实非对先賢的质疑声音,歸根结底是缺少学习或一知半解造成的,他们善于将自已的观点凌驾于先哲之上,不能客观分析,反之這也是好事,至少他们开始关注這些学说,通过质疑到认识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欲应该是不切实际和不被当时社会认可,有悖人性,有悖良知,有悖道德的事和愿望!不是正当,健康的,能被世人接受的。好的,正能量的,通过奋斗可以实现的愿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理解是对的,不过真正实行起来的话却没有这么简单,这里面牵涉到两个概念,“天理”和“人欲”,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实修实证过程中该如何“存”,又该如何“灭”。如果仅仅只是依文解义,永远都无法透彻地辨析出天理和人欲之间的界线,永远都不会触达到“开悟”层面。
什么是“天理”?天然之理。什么是“人欲”?越过天理的那一部分便是人欲,换句话说就是不合于理的那部分诉求,统统都是无底的欲望。
事实上,能够帮助你开窍的全在这个“合”字里面,只要在这个字眼上下功夫,假以数年,你的境界成就必定斐然,令其他人望尘莫及。
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知行合一,动静合一,身心合一,这些种种心灵层次的体验,都是欲望与道德之间较量后的升华,在儒家的修身养性之中,这个“一”指的是“天理”,是通过“格物”等等一系列身心实践后,自然呈现出来的天道准则,没有办法人为刻意干涉。
在题主的这个问题中,凌驾于道德之上的欲望,便是要灭掉的那一部分人欲,把这一部分欲望剔除之后,天理自会昭然显现出来。
当一个修炼者的内在,经历如此反反复复的精进修习,那么他的“天理”之气便会越聚越多,越来越强,至大至刚,至诚至精,这个过程就是“存天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存天理 ,灭人欲是宋朝程朱理学的代表观点。此语缘起于《礼记》,书中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后来二程也说“灭私欲则天理明”。可见这句话是有渊源的,我认为这不是凌驾于基本道德之上的,只要我们明白“天理”和“人欲”的意思。
天理
天在我国古代含义范围至深至广,是一种信仰性的代表,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天理是这一种规则、道理、秩序,是我们每个心中的良知。
人欲
大家都容易对这个词发生歧义,因为这个欲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正常欲望,而是超过这场需要的过分的奢望。这也正是朱熹引佛入儒之后的观点,也就是人性中的恶。
《朱子语类》中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这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食色性也,这是人的正常需求,是符合天理的;但是你非要三妻四妾,鱼翅熊掌,这就是你的欲望太强了,是不可取的。
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不让你抽烟,但是你不能一天抽一条把,不是不让你吃好的,但你不能吃一口扔一堆吧,不是不让你挣钱,但是你不能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吧。凡事都有个度,在范围内需求是天理,超过了的欲望就是不好的。
上一篇:摄像中如何更好的拍摄成组镜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