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五章如何解读?
圣人,万物,天地《道德经》第五章如何解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为阴阳合一,阴阳合一即心身合一的得道(圣人)之人,仁为人与二组字即人有非一为非道。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得道圣人与天地对万物而不动心,百姓自然也是万物之列。坛经有句话叫做仁者心动也是此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流行版本《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博爱,对待世间万物的生生灭灭,就像戏耍木偶玩具狗一样。得道的圣人同样无所谓仁慈博爱,也把百姓看作木偶玩具狗一样。这天地之间,难道不就像个大风箱一样吗?它虽然空虚却不枯竭,越是鼓动风就越多。以智治国法令频出就会加速穷困,肯定不如让天下保持自然的公平安宁。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还可以参考阅读一下《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是因为有丑陋存在。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是因为有邪恶存在。所以说,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衬托,音与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这就是相对偶然性中的绝对必然性。因此,得道的圣人都是能够用无为的理念处事,用身体力行推动文明教化,遵循万物兴衰周而复始的自然法则,促进社会生产循环而绝不截留为私人所有,因势利导有所作为而绝不独断专行任性冒进,有了成就也绝不贪恋功名独享其利。正因为不居功自傲追求私人利益,也就不存在什么失落感。
显然,正邪善恶美丑真伪是非黑白,这些“名可名非常名”本身就是有无相生的相对存在。没有“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邪道,就无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正道。没有恶就无所谓善,没有丑就无所谓美,没有虚伪就无所谓真实。所谓仁慈博爱的“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是“皆知善之为善”。那么,这些“动而愈出”和“多言数穷”的“斯不善矣”,究竟又是“恶”从何来呢?毫无疑问,皆是源于人类道法丛林法则自私物欲弱肉强食“兽之道”的兽性劣根,更是源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假公济私”。
如前所述,就像中国人“知道不知道”的口头禅一样,在经“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后形成的《尚书》版本中,也幸存着这样的记载:“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用现在的话来讲,此所谓《三坟》之“大道”,就是中国人祖传的“大道主义真理”。此所谓《五典》之“常道”,就是“大道主义真理”的时代性阐释和实用性发展。此所谓“三皇五帝”祖传的“大道主义”,最初就产生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时代。而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从“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到“汉承秦制”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这种“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常道”文化传承,也就是“盗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
第五章
一,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二,译文:天地是没有仁慈的,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样,只是利用而已,圣人也没有仁慈,将百姓投身于江湖,也如同对待刍狗一般,任其自生自灭。天地之间,岂不是像一个风箱一样吗?空虚而不崩溃,越鼓动伤害越多,我多听到百姓说,疾苦的人太多,几无所得,这怎么能行呢?还是要保持自然,废除儒家,还民于本,让他们聚族而居,隐没于山水之间。
三,老子告诉百姓的道理:圣人治世是恶世,逞民强,对待百姓如同刍狗,民心向善而不得,遭到儒家的破坏,所以,不要着了圣人的道,有条件的要聚族而居,抵抗伤害,或者退出江湖,隐居世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道德经因为玄之又玄且年代久远,加上历来注释、改动、增加很多,使道德经完全失去原本的意思。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版道德经目前是最可靠的,其中道部五与清刻王弼版道德经第五章相比,稍有不同,但表达意思却大相径庭。原文是:
天地丕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丕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让我来注老子,看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吧!
天地彰显恩德,把所有物种像对吃奶的小狗一样,均衡对待。
就像圣人彰显的恩德,是把百姓作为吃奶的小狗呵护一样。
天与地的巨大空间,是不是像一个大皮囊式风箱啊?虚的部分(即空气)我们捧不到手上(意思是看不见摸不到),可它动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吧。
上一篇:书法比赛用什么宣纸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