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五章如何解读?
圣人,万物,天地《道德经》第五章如何解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五章目录名称:道本无情有规律。
原文:略。
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有两种关系:万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天地不仁。天地即宇宙世界是沒有仁爱的,和万物一样只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万物与天地之间,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按自己的规律性运行,相互依存互不干涉,物竞无择班兰多彩发展变化。天地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春夏秋冬、雨雪风霜,无爱无憎,无恩无怨,公平对待万物。天若有情天亦老,规律行事是苍。而这些内容就叫做以万物为刍狗。刍狗者:以草扎成祭品,它是非生物。却又有生物性,它携带着人的情感,肩负着祭祀的使命,完成与所有物一样的“有无相生”过程。具有万物的代表性。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懂道理的人,效法天地不仁有规律,尊重规律使百姓完成其情感和使命的双重任务。
天地之间其忧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橐籥者即风箱,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打铁家庭烧火做饭还在使用風箱,(其结构略)其长方形箱体空而不屈,抽动風板就能鼓出風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记录風板抽动次数可计算風量。但意义不大。不如守中。是说将風板置于中间不再柚动就能收到風平浪静静的效果。寓意掌握规律性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天地没有仁爱情感之类的东西,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只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性运行。这就是其展示给万物的环境。万物在这亇环境中,各按物自己固有的规律性运行,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形成有序化系统化的宇宙世界。刍狗是万物的一个代表,最能代表万物的特征。万物者:是一个一个的存在着具有可数性。物物间是有距离的;现在世界上最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是用能量撞击铯原子使它震动然后计算出来。这就说明再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距离或空间。(量子也一样)
每一物都是“有无同一”“有无相生”的过程产物,过程具有过程象。
空间是容物的空间,空间是能量㘯(或能量容纳㘯)
圣人要效法天地,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对百姓要一视同仁,不搞那种等差的仁爱,使百姓自然而然的完成其情感和使命的双重任务。
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風箱吗?鼓动起来風吹不止,就像天地之间的两种关系:万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千头万绪另人费解,不要报怨,再复杂不过像个風箱它是有规律的。只要寻求规律,掌握规律,运用适应规律,不被规律所迷惑。就像鼓風机的鼓風板置于中部不再抽动,随即風平浪静,一切向题就会迎刃而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天地不仁,是以上仁,圣人不仁亦上仁矣。人生天地间,因有天地承载才能生存,万物亦一样,因此,人应该知道要感因天地,而天地没有什么仁不仁的,但这就是它之所以是上仁的意义所在了。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以天地为师,以百姓为刍狗,所以圣人亦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之间,其尤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的规律呢跟风箱的作用差不多,风箱的作用呢,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得再多再有道理也不如行动起来把事情做好。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之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二、【注释】
圣人:善。
百姓:能量。圣人(善)把自己的能量看作是百姓。
刍(chú)狗:纸扎的,草扎的,用于祭祀的替代品。
橐(tuó)龠(yuè):古代的风箱。
三、【句译】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译:
天地没有仁义,万物都是替代品与纸扎的小狗替代动物用作祭祀是一样的道理。
能量是善的百姓,善对待能量也是没有仁义,善把能量当作是替代品与纸扎的小狗替代动物被用来祭祀是一样的道理。
原文: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之愈出。
意译:
天地之间,天与地不就像是风箱的两头吗?风箱越是空虚容量就越大,输出的功率就越大。
原文: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译:
用尽天地之间的所有的语言表达,用尽天地之间的所有数字计算,所有描述与计算的结果都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就是天地的平衡点,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意为“公正”是天地的中心。
四、【评析】
天地把万物当成是刍狗,圣人把百姓当成是刍狗。刍狗,一种用纸扎成的小狗作为祭祀用的替代品。祭祀是一种宗教的仪式,用纸扎的刍狗代替动物完成祭祀的仪式,刍狗就会被遗弃,祭祀不是目的只是过程,祈求上天的祝福才是真正的目的。
天地把万物作为祭祀用的替代品,圣人把把自己的百姓作为祭祀用的替代品,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天地的本质是真理,真理的目的是生命,所以生命是目的,天地中所产生的万物都是生命的替代品。圣人是善的称呼,善的本质是宇宙的能量。善把自己的百姓当成是替代品,其目的是为了得到美。美是天地万物的所有创造与存在的终极的意义与追求目标。为了实现美中间的一切过程都是美的替代品。
上一篇:书法比赛用什么宣纸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