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五章如何解读?
圣人,万物,天地《道德经》第五章如何解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既然,天地之间的一切的存在都是替代品,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唯一的价值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到达更高更美的目的地。而公正之心是唯一可以实现价值的手段。公平、公正、公义三位一体,只有公正才能使公义彰显。在公义里才可以看见生命之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天地不仁,是以上仁,圣人不仁亦上仁矣。人生天地间,因有天地承载才能生存,万物亦一样,因此,人应该知道要感因天地,而天地没有什么仁不仁的,但这就是它之所以是上仁的意义所在了。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以天地为师,以百姓为刍狗,所以圣人亦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之间,其尤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的规律呢跟风箱的作用差不多,风箱的作用呢,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得再多再有道理也不如行动起来把事情做好。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篇讲的天地运行的规律及万物在这种规律下的发展规律。人作为万物的一种发展规律应该顺应天道的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孕育出自己的法测但对万物来说都是一视同仁,天地法测对万物来说公平的,天地不会干预法测做到绝对公平而万物有弱肉强食,弱小者被强大者吃掉这只是你物种的发展之道,大家都在天道中生存为什么有强有弱只是自己的原因。天地不会因为你弱小就同情你,不会因为你的强大而嫉妒你,如果这样做了就失去了公平。所以天地不仁是大仁。圣人也一样,国家制定的法律不要因为自己的感情进行干预这样就失去了公平也不会长久。天地没有七情六欲所以制定的规则不会破坏公平所以长久,圣人因为有七情六欲制定的法律会破坏公平所以古代王朝不会长久。所以作为帝王如果做到无情维护自己的规则看似不仁实为大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五章是老子对《需卦》感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yuè)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水天需:天为刚愎自用,圣意孤行;水为号令天下,多言必失,故需卦的主旨讲的是是君王如何治国平天下,并非前人所谓待时而动或者饮食之道。
多言数穷:政令妄出,自掘坟墓(坎中满,以智治国)。不如守中:晋之以法,无为而治(离中虚,以礼服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兴亡祸福,其犹橐龠起伏不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又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今吾以洛书解易,一正视听!
本卦与反卦、反错卦关系见 《易经》如何复兴?-我的回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44456089184108807/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复制自本人原创,链接如下:【道德经5,剖析天地不仁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JPjb8py/
上半截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草,刍狗:草编的狗,古时用作祭祀的祭品;圣人:道德经中的概念,圣人是指明悟道的统治者。
现代人很容易因为狗字产生误解。刍狗可以是人们用来拜祭天地的祭品,但天地从来没有接受过它,不会特别爱它,也不会特别鄙视它,刍狗实际上是在人的手中成用弃败,与天地没有什么关系。
要理解圣人不仁,就要先理解第38章,“上德不德……失德而后仁……”,道德经认为“仁”政是不恰当的,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让社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当然,这些词汇,春秋战国时期是没有的,但是道德经提倡的“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就是说,刍狗自有它自己的命运,圣人是不必理会这些细技末节的。用现代白话文说是这样的:“圣人不会特别施行仁政,会顺应自然规律,让百姓自由发展,各安天命。”
下半截原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理解了上半截,下半截的比喻就容易明白了:社会就象是个风箱,似乎虚空却不软弱,越动风就越大;政令越多就越乱,不如静守于中。
虽然第5章没有“无为”二字,其实《道德经》处处可见“无为”的见解。
上一篇:书法比赛用什么宣纸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