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项羽,韩信,刘邦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从萧何,项羽的阅历,职务,性格来分析,判断。
首先说萧何,1.是个县吏,可以说阅人无数,在观察人,认识人,分析人方面有很多经验。2.萧何在刘邦手下是一个高参,既为刘邦管理后勤,参与政务,又帮刘邦招揽,推荐人才。3.萧何的职务和阅历,使其形成一种做事细心,善于分析,判断的性格。所以,萧何在和韩信的多次接触中,认识,了解了韩信的本事,为人,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刘邦想争天下,不能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走了,萧何赶紧追了回来。
而项羽是贵族出身,跟着其叔项梁争战,且从小不爱读书,却深爱习武,多次争战,玈战玈胜,武功盖世,自认为天下无敌,经常身先士卒。项羽狂傲自大,认为誰也不如自己,且不识人,韩信在其帐下,曾多次献计他都无视,更看不出韩信乃高人,他手下的亚父范增很有謀略,却被陈平离间计,被他赶走。项羽败就败在娇傲自大,不会识人,更不会用人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脑读历史,用心讲故事,欢迎关注【讲古场】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想不明白的问题,每当读到这个地方,就会怀疑萧何凭什么这么相信韩信呢?不合情理啊!此时的韩信,不仅没有打过胜仗,就连领兵打仗的机会也未曾有过。也就是说,萧何推荐的是一个新手。无论韩信的计划多么周密!想法多么好!但他毕竟是一个新手啊!萧何可以相信他,但为什么如此相信他?不仅要求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而且必须登台拜将,礼仪甚是隆重,那么萧何到底是如何想的呢?
史书上关于这个问题,只字未提,我们需要从此时刘邦集团所处的情况开始着手分析此事。
项羽入关后,分封天下。项羽没有执行怀王之约。当初,楚怀王曾经有个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也就是谁先进入关中,安定了关中百姓,谁就是关中王。按照这个约定,项羽应该封刘邦为关中王。可是项羽并没有执行这个约定。而是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以及汉中之地。对于项羽这样的分封,刘邦集团自然是不满意的。但是,敢怒而不敢言。为什么?因为项羽太强。
秦末大起义,只用了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军队的战斗力是很强的,特别是他们的主力部队。主要有章邯军团和长城军团两大主力,而这两大主力都是项羽解决掉的。因此,灭秦的过程中,项羽功劳最大,实力也最强。项羽率领诸侯西入关中的时候,有40万大军。刘邦呢?只有10万,这是军队人数的对比。我们再来看看战斗力。当时,刘邦派人把守函谷关,阻止诸侯入关。函谷关自古是军事险关,易守难攻。刘邦的军队是防守,应该是很有优势的。可是呢?项羽派黥布出战,一战就攻克了函谷关。这说明双方军队的战斗力相差很大。所以,刘邦面对项羽分封的不公是敢怒不敢言的。
不仅仅是刘邦,当时刘邦集团上上下下都是这样的想法,都认为刘邦的部队是不可能和项羽的部队去对抗的。鸿门宴前夜,张良问了刘邦这个问题,刘帮自己也承认了,自己的部队打不过项羽的部队,说明刘邦和张良也都这么认为。
那么,当时的汉军是什么状态呢?那就是所有的人都不想到汉中去,可又不得不去。这样,就有很多人逃跑了。因为刘邦的很多将士都是江苏、河南一带的人。如今眼看着只能长期留在汉中,回家无望,那就只能逃跑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向刘邦建议我们打回老家去,一个都没有,这些人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逃回去。这说明当时的将士想都不敢想打回去的事情。
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呢?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一定是包括萧何、夏侯婴等人的。估计这些人总在一起研究,这也不是个办法啊?怎么才能回老家呢?不能一辈子就待在汉中啊!可是,谁也没有好办法。此时的张良不在刘邦身边,即使在,估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张良也是坚信打不过项羽的,所以张良让刘邦烧绝栈道,既然没有打的想法,就别让项羽怀疑了。
正是在刘邦集团上上下下都弥漫着这样情绪的时候,夏侯婴向萧何推荐了韩信。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韩信才显得难能可贵。韩信和刘邦说过的话,之前一定是和萧何说过的。韩信主张还定三秦,东向灭楚,非常大胆的想法。但是韩信不仅仅是有想法,还有办法,指出了项羽可以打败、刘邦可以夺取天下的原因。这样的一份夺取天下的计划书对于刘邦集团来说,太珍贵了!没有这个计划书,刘邦集团就没有希望;有了这个计划书,大家就看到了希望。希望,对于一个集团来说,是团结人心、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东西。所以,韩信就是希望。重用韩信,是重新建立刘邦集团信心,让将士看到希望的唯一办法。
可是,这件事情的风险太大了。所以刘邦举棋不定,几次三番的拒绝重用韩信。这是很好理解的,刘邦是风险的承担者。如果挑战项羽失败,别人还有投降的可能,刘邦是必死无疑的。
再说萧何,萧何肯定希望刘邦夺取天下,水涨船高,萧何也会跟着收益。如果失败,萧何也是还有退路的,毕竟治国的人才谁都需要。特别是统一天下后,就更需要了。不像武将,天下太平了,就可以兔死狗烹了。所以,强烈推荐韩信,豪赌一把对于萧何来说是一个无本万利的买卖。更何况,当时齐地的田荣已经叛楚,机不可失,于是萧何强烈推荐韩信,主张出兵与项羽争夺天下。
韩信没有威望,想成事,就必须刘邦非常重用他。所以萧何主张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登台败将。通过仪式感,通过刘邦的权威来增加韩信的权威,让他去实现自己的计划。萧何推着刘邦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把希望豪赌在了一个从敌营投降过来的、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小伙子身上,玩一把大的。赢了就是皇帝,输了就是刀下之鬼。
事实证明,萧何的豪赌赢了。刘邦在封功臣时说萧何功劳第一,不知道当时刘邦的心理算没算上萧何的这一功劳。
亲若关注我,我必不负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