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项羽,韩信,刘邦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两人是的邂逅是雷电带火花激情四射,聊到口干舌燥,三更半夜!萧何才发现韩信不是吹牛,这个人是有真本事!韩信也觉得,憋屈了这么久总算来了个明白人!
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因为有了萧何和韩信的正面接触,才发现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同一般,刘邦不懂,萧何懂啊!为了大汉的江山,萧何宁愿放下身段也要把韩信留住,甚至不怕得罪刘邦,逼迫其封韩信为大将
此后韩信的人生开始上挂,一直秉承:有战用我,用我必胜!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韩信也名震天下,扬眉吐气!刘邦也终于发现韩信不是吹牛了
这里一直没有提起项羽,并不是因为他和韩信没有交集,实际上韩信最初投奔的是项羽,项羽这个人很简单,从他的《垓下歌》就可以看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个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即使失败也是抱怨天不助我,从来不会考虑客观因素,而且从楚汉争霸的过程来看,项羽的度量从不容人,项梁、范增都受过他的气,自己人都容不下,何况韩信一个大头兵?最后在提一下韩信的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既然萧何是韩信的伯乐,又很了解韩信,等到韩信功高震主,被猜忌时,萧何为什么没有选择帮助韩信?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就像一块没有被开发的金子一样,放在那里并不起眼。可是一旦韩信被发掘,他必将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可惜的的韩信前期的求职生涯并不是顺畅,一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才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韩信前后跟了两个老板,第一个是项羽,第二个是刘邦。
第一个老板项羽始终不拿韩信当根葱。韩信在项羽阵营中最大的官职不过执戟郎中。那么为什么项羽不重用韩信呢?首先,项羽出身贵族,加上项羽独有的气质。他非常注重手下大臣的品格。项羽选材的重要依据就是品德和名声。恰恰韩信就是一个没有名声的人。韩信先是跟着女乞丐蹭吃蹭喝,再是忍受胯下之辱。因此也有许多人认为韩信没有品德、胆子很小、没有血性。所以韩信还没有展现出来自己的才华,就已经臭名远扬。项羽不可能重用像韩信这样的没有品德的人(虽然韩信被误解了)。其次,项羽手下的将军,大多是力量型的,而非智谋型的。项羽的打仗风格是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善于打硬仗。而韩信却是那种适合打巧仗的将军。他们两个人的作战理念不一样,他宁愿重用钟离昧也不重用韩信。第三,项羽本身就是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作战能力非常强。等于说领导非常厉害,这样的领导往往也比较自信,项羽就是这样的典型。他需要的是能够充分执行自己指示的属下,而不是需要一个比自己还有想法的属下。项羽容不下韩信这样有能力的属下,他要打压韩信。最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项羽压根就没有发现韩信或者没有发现韩信的才华。当时项羽手下也算人才云集,他发现不了韩信一点都不为过。
韩信在项羽公司迟迟受不到重用,他怀着满腹牢骚和满心希望来到了刘邦的大汉公司。他满以为很快就会受到刘邦重用,可是事与愿违。韩信先是差一点被砍了脑袋,后来刘邦也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完全没有重用韩信的意思。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为什么也不重用韩信呢?首先,还是由于胯下之辱。韩信受完胯下之辱后,许多人都认为韩信是个没有血性的胆小鬼。在刘邦看来,没有品德可以,没有血性、胆小不行。尤其是作为一名统帅,没有血性更不行。韩信想要谋求的职位又恰恰是需要足够血性和狠劲的大将军。所以刘邦不重用他也在情理中。其次,韩信的主要才能在军事上,而之前韩信几乎没有军事上的表现。虽然在汉中搞出一个推陈出新,还远远不足以打动刘邦。刘邦发现不了韩信的军事才华,也在情理中。第三,可能韩信和刘邦接触并不多。他并没有多少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即使韩信再有才华,没有机会展示也是白搭。
萧何则不同。首先,萧何总理后勤,属于韩信的上司。他和韩信打交道的机会很多。他本来就对韩信的推陈出新法深感赞叹。他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韩信的能力。其次,萧何和韩信同为臣下,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更长,接触的机会也更多。而且他们同为臣下说起话来也更方面。比如我们现在许多人同事之间可能相互知道彼此的长短处,领导未必知道每个人的长短处。就像当年韩信在项羽阵营中受不到重用,项羽的武将钟离昧却深知韩信的能力。
韩信就像锥子一样,只有把它放在口袋里,它才能脱颖而出。萧何就是把他放入口袋的人,刘邦则是亡羊补牢及时改过之人。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意识到自己险些酿成大错,自己险些错过一名大将军。所以在萧何的建议下封坛拜将,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兵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刘邦拱手让出了富饶的关中之地,被项羽打发叫花子似的赶到蜀地去。
刘邦的臣子和兵丁大多是关中以东的人,他们本以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在关中享福,没想到,竟然要去偏远的蜀地,于是,带着不满和思乡,很多人做了逃兵。
眼看逃兵越来越多,刘邦却无计可施,只能任逃兵一茬接一茬地走。
某一日,刘邦正在办公,忽然听得属下来报,相国萧何也做了逃兵,这可令刘邦慌了神,像失去左右手一样无所适从。
过了几日,属下又来向刘邦报告,说相国萧何又回来了。刘邦大喜,赶紧召见萧何。萧何解释说,自己没做逃兵,自己是追一个逃兵去了。
刘邦很是纳闷,连日来,逃兵成百上千,也没见你萧何派人去追,怎么这回亲自去追一个逃兵了呢?事出反常必有妖。
萧何解释说,他追的这个逃兵可不是一般人,此人称得上国士无双。如果刘邦想老死巴蜀,则能不能追回此人,无关紧要,如果刘邦想出巴蜀、汉中,东争天下,则断断少不了此人的帮助。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夏侯婴举荐之下被刘邦封为治粟都尉的韩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