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项羽,韩信,刘邦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好问题,为求贤若渴的老板们和希望一展才华的求职者带来有益地启示。
是金子必须先发光,才能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即便是金子,一辈子不发光,就永远被当做土块。
01
国士无双的韩信,可以说给了项羽一次机会。
如果项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也就是说能够认识到韩信的才能,并委以重任,一个韩信就可以把刘邦打得满地找牙,刘邦就不会有任何机会。
可惜的是,项羽眼拙,实在是看不出韩信就是混在鸡群里的凤凰。
韩信一开始投奔项梁之后,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项羽接管了部队,任命韩信为郎中。郎中是秦汉时期开始设置的官职,主要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务,在内充当侍卫,在外随从征战。这个职位并不很高,但是可以经常接近项羽。
这就是上天想成全项羽,可项羽并不珍惜。韩信多次给项羽提供建议,而项羽都不采纳。
究其原因,项羽自以为是楚国贵族的后裔,压根就瞧不上出身草根的韩信。项羽不明白“英雄不问出处”,只问身份不看能力,项羽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这事也就奇怪了哈,见不到韩信的师傅是谁,但他咋就这么大的本事呢?岂不成真有天意?
02
韩信投奔刘邦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刘邦入蜀后,韩信就逃离项羽投奔了刘邦。
刘邦依然没有发现韩信的才能,仅仅安排韩信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韩信坐法,同案的十三人已经全部处斩。轮到韩信时,韩信大喊:“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何要杀掉壮士?”监斩的夏侯婴认为韩信不同凡响,就放了他。与韩信交流后,很欣赏他的才能,于是进言刘邦。
但刘邦也还没有重视他,只封了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当时主管后勤保障的是萧何,韩信有机会与萧何深度交流。萧何很赞赏韩信的才能,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
当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被迫入蜀时,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夏侯婴等人都曾经极力推荐过自己,但仍然得不到刘邦的信任,看来是没有出头之日,结果又逃走啦。
这个也怪不得刘邦,日理万机的刘邦,不可能就凭夏侯婴、萧何的一两句话,就认为韩信是天下无敌的大将之才,委以重任。否则,也太儿戏啦。
03
筑坛拜将
有些人善于纸上谈兵,讲起兵法,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但韩信是否真的具备超人的才能,恐怕真正打动萧何的或许是一件小事。
在之前,粮草仓库就一个门口,一般是先入后出,后入先出。最里面的粮草很容易霉变。
韩信做了管理粮仓的官吏后,就把仓库改成了两个门口,一个进,一个出。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生粮草霉变的事情。
这令萧何非常惊奇,了解了情况以后,感到韩信的智慧非同常人。通过深入地交流,萧何认为韩信国士无双,是难得的奇才。
于是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也十分奇怪,逃走了数十位将领萧何不追,反倒去追一个小小的粮草官。再次经过萧何的举荐,就引起了刘邦高度的重视。刘邦认真与韩信做了深入地交流,最后听从萧何的建议,筑坛拜将,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04
做好份内的事,而且出彩,永远比只说管用
韩信屡屡跟项羽、夏侯婴、萧何谈论兵法,但结果是项羽、刘邦都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
不要小看一个小小库门的改变,那需要具有超人的智慧,这是真正征服萧何的原因。否则,韩信跑了就跑了,萧何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追回韩信。没有萧何的逆天之举,刘邦也不会给与韩信足够的重视。
这也是上天的安排,这正是“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作为项羽、刘邦来说,不可能认真地去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失掉人才是经常的事。但作为韩信来说,只靠说还远远不够,必须做出成绩,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行动证明自己,这是最好的捷径。
如果韩信没有改革库门的成绩,韩信或许就没有跟萧何接触的机会,就不可能让萧何知道韩信是国士无双。韩信就只好再次逃走,到哪里去就只有天知道了。
由此看见,从基层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而且尽力出彩,或许崭露头角的时机就在眼前。
不清楚当时韩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但的确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这是最值得品味的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1. 韩信为何被誉为国士无双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起初,韩信自以为得不到刘邦的赏识,无奈逃走。萧何得知后,来不及报告刘邦,便亲自将韩信追回。这才引起了刘邦的好奇,萧何则郑重向刘邦推荐韩信,称赞其“国士无双”。
萧何更是向刘邦直接指出:“如果只打算称王汉中,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
刘邦自打看到秦始皇,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悟后,就立下了王天下的雄心壮志,要不然也不会百折不挠,百摧不垮。此刻,他刚被项羽远迁巴蜀,何去何从心中一片茫然。
韩信的及时出现,给他献上了还定三秦、韩信北略、刘邦正面牵制项羽主力的战略谋划,刘邦这才茅塞顿开,开始踏上了灭楚的征程。
韩信行军布阵,出神入化,常以少胜多,令北方诸侯望风披靡,不但不负众望,很快就完成了北伐的战略任务,同时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潍水一役狂歼龙且20万精锐的更是给项羽致命一击;垓下之役全歼楚军,斩杀项羽。韩信助刘邦扭转劣势,一举夺得天下,被誉为“国士无双”的确实至名归。
那么这一切,当然得归功于萧何这位伯乐,如果没有其慧眼识人才,也不会有千里马的一马当先,横扫天下。
2. 项羽一介武夫不识将才
项羽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形容自己,自诩武冠天下,他的成功全仗亚父范增为其谋划。一介武夫不懂谋略,又如何能识韩信这种将才,他器重的人才也必是武将吧。反观韩信,他要的是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之位,区区闲职怎能满足得了他。
再者,项羽对已建军功的将领都扣扣索索,还没机会建功立业的韩信更是不肯能得到任何赏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