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项羽打算率40万大军灭了刘邦,为何在出发前一天晚上临时取消行动?
项羽,刘邦,关中项羽打算率40万大军灭了刘邦,为何在出发前一天晚上临时取消行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项羽打算率40万大军灭了刘邦,为何在出发前一天晚上临时取消行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项羽打算灭了刘邦,是什么原因使项羽非这么干不可呢?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 入关后的刘邦封锁函谷关。
项羽灭秦军主力后,就兴高采烈的挺进函谷关,准备找秦人复仇。但是函谷关已被刘邦封锁,显然刘邦把自己当关中王了。这也是之前楚怀王灭秦前”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项羽非常愤怒,我辛辛苦苦牵制秦军主力,你却轻松入关,还把我当成敌人,封锁函谷关。项羽和刘邦的梁子就从这里结下,项羽派英布攻下函谷关,诸侯联军开进到关中戏下,而刘邦此时驻军在霸上,两军相隔不过几十里。
第二 小人曹无伤火上浇油
这时候,刘邦集团的左司马曹无伤叛变刘邦,派人告诉项羽,”沛公在关中已称王,准备以秦王子婴为相,珍宝美女全部占为己有“。这是一棵重磅炸弹,秦人都是项羽的仇人,更何况他要和秦王子婴搅合在一起。项羽一听火冒三丈,准备明天吃过早饭,带领军队灭了刘邦。《史记》记载: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为什么项羽又改变主意,不消灭刘邦了呢?这也好理解,有几点原因吧。
第一 项伯的周旋
曾经张良救过项伯的命,于是项伯半夜去了刘邦营地,让张良赶紧逃命。张良领项伯去见刘邦。刘邦就口若悬河的给项伯解释,他无心做关中王,珍宝美女都没拿就还军霸上了,就连秦王子婴都没砍,就等项王砍他。席间项伯和刘邦又不真不假的结为儿女亲家。就这样,项伯半夜又赶回去劝说项羽,咱们冤枉刘邦了,于是项羽的气就消了。
第二 项羽杀他道义上占不住脚
项羽是英雄人物,对不讲道义的事,他好像也不屑于去做。先入关中者为王,是事先的约定,不能因为刘邦先入关,就该死吧。冲动的项羽在冷静下来后,就不那么生气了。
第三 项羽自负压根看不上刘邦
项羽的勇猛千古无二,曾经也是一名举重冠军,天下第一猛男。还有巨鹿一战扬名天下,诸侯无不刮目相看,都服从项羽的指挥。这样的项羽怎么会忌惮刘邦呢,一个50岁的老头子呢?肯定不把刘邦看在眼里,更不刘邦视为很大的威胁。
第四 项羽的目的是复仇,关中不是他的菜
项羽从起义到灭秦,都是奔着复仇去的,楚国流行的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我估计项羽小时候经常听到,他的爷爷项燕就死于秦国发动的统一战争。从出生项羽就埋下了为楚复仇的种子。所以啊,关中对他来说不重要,灭秦复仇才是最重要的事,进入关中他要做的事就是杀人放火,屠戮秦人,一把大火烧了咸阳宫。
所以项羽有时就是这么奇怪,被复仇冲昏了头脑,政治动向不明确,才是最致命的。性格上也有极大的缺陷,太自负,太自以为是,要是听范增的,刘邦早就去天堂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史料来自《史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次行动被临时取消,最大的原因其实就在于项家内部。
为了灭掉刘邦,项羽已经做了非常有激情的战前动员:“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此时的项羽,一刻都不想耽误。
来看下事情的来龙去脉,这般怒气冲冲是为什么?在项羽看来,他刘邦不知自己的斤两,竟然妄图称王于关中。你以为你先入关,这王就是你的吗?哪怕之前这确是怀王与诸将的公开约定。
在这时,莫说刘邦,项羽对待楚怀王也是阳奉阴违,爱搭不理。自始至终,项氏一脉一直将楚怀王熊心视作傀儡。不过一个放羊的娃,给你一个楚王的虚名已是天大的面子。你还要怎的?
可关键是,熊心并不甘于只做一个傀儡,所以在刘项两支队伍的安排上,他动了小心思。项羽这人太过残暴,又有坑杀二十万秦军的劣迹在前,让他入关,岂不是要激起民愤怒。所以他们将压力相对小的西进路线交给了刘邦,而将还要先打硬仗救赵的北进路线交给了项羽。立约:先入关中的人,让他称王。
果然,刘邦像楚怀王与一众将领预估的那样,率先进入了关中。而项羽耗费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将赵国救下,领兵千里迢迢的也赶到函谷关下,但他气愤的发现,自己人刘邦已经先入关中,而自己却在这吃闭门羹,项羽岂能白白的吃这种暗亏?于是出现开头那一段,攻破了函谷关后,他犒赏士兵,准备一举消灭刘邦。
可这时,变数来了,项羽的小叔项伯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他在当天夜里跑到了刘邦的军营,去营救他先前的救命恩人,张良。把要攻打刘邦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张良,想让老朋友随他一块离去。
如果能截止到这,我们仍然相信,项伯这人非常仁义,不忍心看自己的朋友丧命于战乱中。
但是后面司马迁的描述让人大跌眼镜,张良把事情汇报上去,刘邦一听,那我们可得抓紧跟这位老哥沟通沟通哪。张良外出邀请项伯,这位啥反应?“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瞧,二话不说,立马进来。 而接下来更狗血,项伯与刘邦对饮,三两杯下肚,两个敌对阵营的将领竟然迅速的结为了亲家。项伯答应给刘邦说和,明天你抓紧来给项王道歉,我现在就回去给你去求个情。
就这么着,后面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门宴了。
宴上项伯还参与了另一场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把自己当成肉盾,挡住了项庄的利剑。堂而皇之的救下了自己的亲家,也是侄子的敌人—刘邦。
范增,项羽冷眼看待他的表演,但终究没制止。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项伯是个卧底的话,那他将是有史以来最最嚣张毫不掩饰的的卧底。
但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匪夷所思的举动呢?其实有一处细节能看出一些端倪。鸿门宴上的座次,是这么描写的:项王,项伯朝东坐,范增朝南坐。沛公朝北坐,张良朝西站着侍候。这是鸿门宴上能够上席面的几位大佬。项王,项伯坐了最尊贵的位置,谋士范曾坐了次尊贵的位置,刘邦坐在了更次一级的位置上,张良更可怜,连个坐也没有。这种安排,显尽了项氏一派的自大与轻敌。其实也暗示了他们内部的矛盾重重。要攻打刘邦这事,主要是范增去推动的,但就从这个位次布置来看,他说的话,真那么有分量吗?他在军中的的地位真能担得起“亚父”二字吗?这也就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鸿门宴上范增的一次次示意杀掉刘邦,项羽,项伯们却能直接无视掉,你再能,不还是我们家的一个谋士吗?项伯恐怕在明面上就不赞成攻打刘邦。否则,明目张胆到如此程度,也着实太狂妄了一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