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之死仅仅只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韩信,刘邦,项羽韩信之死仅仅只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韩信之死仅仅只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被杀,功高震主只是一个借口,他被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韩信不是刘邦“圈子”里的人。刘邦起家,靠的是在沛县交的一帮朋友,萧何、张良、夏候婴、樊哙等,这些人一起出生入死,肝胆相照,结成了一个“圈子”,他们都得到刘邦的信任,而韩信则不是,他是在刘邦已经成气候的情况下,才投奔来的,尽管他是“兵权谋家”,尽管他是“兵仙”、“神帅”,但始终不能进入刘邦的“圈子"。
二是韩信自视清高,遭人嫉妒。韩信能征善战,战功卓著,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灭齐,平定四国,灭楚垓下,汉室的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的。随着战功的显赫,官位的升迁,他与同僚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他仰望、尊重的人,现在却不以为是了,引起了同僚的不满。尤其是樊哙、卫绾等刘邦信任的重臣,都给刘邦谗言,诬告、诋毁他。
三是居功自傲,不听招呼。这一点是最致命的。韩信从齐王被贬为淮阴侯,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祥的信号,刘邦不信任他。在刘邦与项羽决战的时候,他拥兵自重,袖手旁观。尤其是汉十年(前197年),他的部下陈豨反叛。刘邦让韩信去平叛,但他却托病不去。这更加重了刘邦对他的顾忌和不信任。
韩信是一介平民,一心求取功名,也成就了功名,他是军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不懂得激流勇退,不懂得帝王心理,最终落个被杀的悲剧,在那个时代,是很正常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
稍微涉猎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韩信的人生悲剧”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孤例。与他同时代的就有彭越、英布、卢倌和臧荼等人。
卢倌还是刘邦曾经同吃同住同游学天下的知心发小。
这是“皇权专制”这种政治体制所决定的,韩信的所作所为,他必须死。
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这是客观的现实规律,谁试图造反或者谁具有造反的能力,都不可以,必须死。
要么政治生命死亡,要么身体死亡。
就说刘邦父亲刘太公吧!刘邦称帝之后,刘邦每次去看望父亲都要行儿子给父亲请安的跪拜礼。就有“懂礼仪”的官员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太公您儿子是皇上您是人臣,君主跪拜人臣,这是乱纲常。”
刘太公很知趣,马上让刘邦取消对他的跪拜礼。
刘邦也聪明,他明白他家老爷子根本就没有政治生命这一说,并不怕他。赶紧封了自己父亲为“太上皇”,继续跪拜如仪。
“皇帝也是孝子”!反而为刘邦挣了政治形象的加分。
父子都要如此,何况韩信乎!
韩信很没有自觉性,缺乏历史感知,他没有认识到必须大树特树刘邦的权威,于国于己都是好事。
垓下十面埋伏之后,刘邦直入韩信军中收了他的兵符,下了他的齐王,改封楚王。
韩信竟然还没有警醒过来。到了楚地后,高调召见漂母,赏赐千金。又召见曾经管过他几个月闲饭后来又把他赶走的“下乡南昌亭”亭长,给了人家区区一百钱,训斥人家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再又高调召见给他胯下之辱的少年,赐官恩养,还给手下诸将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另外他还收留了一个朋友“钟离眜”在身边。这个钟离眜是项羽的人。项羽败后,不愿意投降刘邦的逃将。
韩信在楚国做楚王也不好好待在楚王府中“享清福”,他非常喜欢四处巡视,每一次巡视还要带着大批军队。
所有人都知道,他治理的军队看上去都非常的威猛有派,楚国人无不感叹赞赏。
他这些行为是在干什么?事实上会起到什么作用?
在刘邦的眼中,韩信是在“收买人心,培养人望”,是在树立“知人善用”的美誉度,是在树立“楚王权威”,是在“练兵”。
反观萧何。
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在后方“自辱名节”,故意贪污钱粮,故意抢夺老百姓的土地,使汉中的老百姓群情激愤,纷纷骂他是一个贪官。
然后老百姓把状告到了前线的刘邦处,“汉王殿下,萧丞相是贪官。”
刘邦很高兴,派人训斥了萧何,责令他把老百姓的土地还给人家。
三秦之地百姓愈服汉王。
萧何主动消灭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只能做个职业官僚了。
皇权专制下,皇帝喜欢贪官多过喜欢能臣,这是历代如此的事实。
论功劳,萧何的功劳哪里大不过韩信了?
不要说韩信没有“造反之心”,千年之下,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没想过,“反了算球!”
如果韩信真的羽翼丰满,造不造反也由不得他,他的手下为功名计,也大概率会蛊惑他去造反!
两千年后,打败了太平天国,中兴大清的曾国藩从来没有造反之心,也有部下劝他“取大清而代之”呀!
刘邦太懂这种危险性了。
历史是重复的。
单说大一统王朝的君臣关系。
大唐天下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一起打下来的,三个人是父子兄弟血亲关系。
但是也逃避不了“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政治需求。
李世民主动选择了“杀兄逼父”而夺位。
到了大明朱元璋一统天下,淮西功臣都是他的老乡。但是只有回家专心享福的汤和主动消灭了政治前途。
反观李善长、胡惟庸、刘基、蓝玉等人真是能干,可是都步了韩信的后尘。
韩信,知兵不知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需要解读,才能为我所用,欢迎关注凌烟阁边看历史。
前203年冬,汉王刘邦正与霸王项羽在荥阳胶着对峙。此时韩信已经全部占领了齐国故地,派来使者向刘邦要官,要做代理齐王。刘邦很生气,但是没办法,在谋士建议之下,顺水推舟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
上一篇:怎样把纸飞机扔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