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项羽,韩信,刘邦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 刘邦为人粗犷
刘邦虽有远大抱负,但为人粗枝大叶,若非当面与其交谈,未必可以一眼辩识人才。就如,陈平、郦食其均是与刘邦交谈过后,才获得重用。
其次,刘邦言语粗鄙,臭名远扬,如果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谁愿意去自取其辱呢?韩信非常清醒,他能忍小人的胯下之辱,却难忍君主的不待见,这是因为小人无法左右他的命运,而君主则能,所以,如果君主不能重用他,他必然不会再浪费时间,而是重新去寻找自己的伯乐。
4. 萧何为人心细,礼贤下士
萧何精通律例,说明其逻辑强、为人谨慎。早年就职于大秦有司,处理事情有条有理,也是备受上司的赏识。
萧何为人心细,不但能举荐韩信这匹千里马,还能识出刘邦的雄才大略。刘邦早年放浪形骸,唯有萧何始终善待于他,仅仅是因为萧何的仁厚吗?恐怕还是他心细如发的识人之术吧!才能心甘情愿追随刘邦起事于阡陌之中。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萧何高瞻远瞩。刘邦进入关中,其他将士心系钱财美女,只有萧何直奔相府,取得户籍和地图,为刘邦后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援,才能让刘邦一次次起死回生。
萧何礼贤下士,弥补了刘邦的粗陋,才能为刘邦挽留住韩信,才能让韩信对刘邦死心塌地,当然才能让吕后的诱杀成功。
结语:萧何博学多才、细心谨慎、慧眼识才且高瞻远瞩,才能一眼便看出尚无建树的韩信,是能辅助刘邦争夺天下的无双国士,当然才能让刘邦争天下时无后顾之忧,得天下后亦无国政之患。
参考资料:史记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萧何能看出韩信是个人才,是因为萧何与韩信经常接触,而刘邦很少与韩信接触,项羽则是完全不会发现人才,发现了也不会用,项羽一个范增都用不好,不要说别人了。
当然了,韩信被发掘为人才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光。
韩信之所以投靠在刘邦手下,是因为他在项羽那里不受重用,当官不过是个郎中,郎中在内是充当侍卫,在外则随从作战,其职位类似不过是个执戟卫士,并且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出建议,以获得重用,但是项羽都不用,韩信觉得没前途,因此在项羽分封天下结束后,韩信逃出楚军投降刘邦的汉军。
因为没什么名声,也没有大人物介绍,韩信刚到汉军时,被负责接待的官员安排了一个“连敖”的官职,负责接待宾客,也就是说韩信初入汉营,也是不受重用的。
没多久,韩信因为犯法,按法律应该斩首,与他一起的13个人都被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正好看到刘邦的御用车夫夏侯婴在边上,于是韩信大叫一声音:汉王不是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看到韩信出口不凡,又见到韩信相貌堂堂,就与韩信交谈,觉得韩信是个人才,于是就推荐给了刘邦。夏侯婴虽然只是刘邦的车夫,但他可算是刘邦最亲近信任的人之一,整天为刘邦驾车,可以有的机会在一起,夏侯婴跟刘邦一说有个叫韩信的是个人才,刘邦也没有当回事,就说封个官给他,估计连韩信见都没有见面,于是韩信被封为治粟都尉。
夏侯婴才是韩信人生中的第一贵人,没有夏侯婴刀下救韩信,韩信早就被砍了头,否则中国历史上也没有所谓的兵仙了,不得不说夏侯婴的眼光非常独到,把韩信给留了下来,而正是因为夏侯婴的推荐,韩信最终得到萧何的推荐。
韩信的官职是治粟都尉,是专门管生产军粮的,当时萧何在刘邦手下负责后勤和内政,经常会和治粟都尉打交道,于是萧何结识了韩信,经过与韩信多次的交流,萧何觉得韩信不是个一般人。
为什么萧何会觉得韩信是国士无双呢?
国士无双是指一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萧何之所以会觉得韩信是国士无双,就是因为韩信与萧何说话的内容,从《史记淮阴候列传》中记载韩信与刘邦的交谈来看,韩信很可能在这之前就与萧何谈过同样的内容。
韩信与萧何及刘邦谈话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击败项羽,项羽的弱点是什么?如何夺取天下,以及具体的战略部署。
想想当时的情况,当时是项羽强,刘邦弱,项羽故意把刘邦封在汉中,刘邦也是敢怒不敢言,为什么?因为项羽实力太强大了。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项羽不可能被打败,唯有韩信敢这么想。
当时刘邦阵营中所有的人,包括萧何、郦食其、曹参等人,甚至连张良都没有提出如何反攻项羽,统一天下的计划,而眼前这个身为治粟都尉的韩信居然能提出这么宏伟的计划,而且还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不是国士无双又是什么?
换句话说,韩信向萧何提出了如何夺取天下的计划,以及具体的战略部署,萧何也不是傻子,当然也能明白韩信的计划是不是可行?整个刘邦阵营没有人能提出这样的计划,唯有韩信,这不是国士无双又是什么?
所以萧何信誓旦旦的向刘邦推荐韩信,并且萧何也说出了这样的话: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而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如果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人可以和您商议大事,就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如果韩信没有向萧何全盘托出夺取天下的计划,萧何怎么敢讲这种话?尤其是那句:”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人可以和您商议大事“。
因为在刘邦阵营这个时候是真的没有人了,当时张良不在汉中,而在彭城陪着韩王,陈平还没有投靠刘邦,其它人就没这个水平了。
而正因为只有韩信一个人有能力讲出这种话,所以萧何就认定韩信是“国士无双”,因为其它人根本没这种水平啊,这不是国士无双又是什么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