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项羽,韩信,刘邦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楚汉争霸,正值此等斗争之时,双方应对人才的招揽都极为重视,那么双方为何都没有重视韩信这个军事奇才,而是留待萧何发觉呢?
项羽并不在乎人才
项羽自幼研习武艺与兵法,虽兵法不善运用,但武艺精湛,同时期无人能敌。且极为自负,对自己的判断十分自信,容不得他人质疑,帐下唯一的谋士“亚夫”范增还被他气走,若是二人合力,这楚汉相争必然更加精彩。
韩信最初投奔的并不是刘邦,而是项羽,他多次建言献策,可项羽并未采纳,韩信认为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于是改投刘邦。那么项羽真的是刚愎自用吗?
毫无疑问,是的!!!
刚愎自用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仍然如此,项羽虽勇猛,大小战役七十余场无败绩,但一人之力怎敌集思广智,垓下之战正是因为刘邦手下谋士的计谋才命绝乌江,所以项羽不接受韩信在他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惜刘邦也未曾重视
在投靠刘邦初期,他并未得到刘邦的赏识,后来他的才华被滕公夏侯婴发现,并特意举荐给刘邦,可刘邦依旧没有重用他,只给了他一个治粟都尉的小官做,韩信极为失望,却也只能忍气吞声,这时的韩信已有了摆脱刘邦的念头!
当军队到达南郑时,军队中很多人因为想家而逃走,韩信见自己在这里也不受重用,遂下定决心,决定同众人一起逃走,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一段佳话。
为何只有萧何识得韩信之才?
大汉初建,“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功不可没,张良一心钻研兵法,在兵法上的造诣并不次于韩信,可在赏识人才这一方面较之萧何却差了许多。
如果把大汉王朝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萧何绝对是最出色的管家,萧何不善权谋,不善武艺,那么是什么使得萧何在人才辈出的楚汉相争时期脱颖而出呢?出色的管理能力使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萧何最为擅长的一是管理,二是识人!在管理方面,萧何总能找到大汉弊端的要紧之处,且对症下药,他亲手制定的制度直到如今仍有可取之处,萧规曹随更是众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在识人方面,萧何更是有着他的独到之处,在众人叛逃之际,萧何不去追其他人,唯独对韩信的离开十分在意,萧何识得韩信之才,并鼎立举荐,对于韩信而言,这个世界上他并不相信任何人,唯独萧何是他的朋友,直到他死的时候,这一点也从未变过!
我是墨白说说,关注我,看一名初中生解读历史,小墨学业匆忙,一周只能以一篇奉上,还请各位耐心等待,暑假将是小墨多多回馈大家的最好时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言:项羽之所以不欣赏韩信,是因为韩信与他的用兵思维不同,不是一路人。刘邦没看出韩信的水平,是因为他多次战败,为战争发愁,顾不上也没有心情去专门挖掘人才;萧何之所以能发现韩信的才华,则有两个原因。
我们逐一来做分析。
1.为什么项羽不欣赏韩信?
项羽不欣赏韩信,主要是因为二人的用兵思路不同。
项羽擅长的,是正面突击,以绝对武力击溃对方(有点像李云龙)。他本身武力惊人,常常身先士卒,依靠自己这套战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而特别迷信这套,不愿改变。
韩信擅长的,是心理战,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因素,削弱对方斗志。比如,派小股部队潜伏到敌人身后,一旦开战,主力部队边打边撤把敌人吸引出来,提前潜伏的小股部队则冲上去拔掉敌人旗子,动摇对方的军心。这招他多次使用。此外,十面埋伏包围项羽后,他还采用四面楚歌的战术,扰乱对方的斗志。
所以,项羽不喜欢韩信,就顺理成章了。
此外,以韩信的木讷,不懂得自我推销的性格,在项羽大营做郎中时,级别不够,很难参加项羽的军事会议。所以在项羽面前展示军事的机会不多,所以项羽对他不熟悉,不喜欢也在所难免。
2.刘邦为什么不欣赏韩信?
刘邦谈不上欣不欣赏韩信,因为他脑海中根本就没有韩信这个人。韩信是公是母,哪里人氏,有啥才华,他一概不知。
对刘邦来说,长期以来和项羽对抗,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头上。作为统帅,他更多想的是如何给大家鼓劲打气,思考下一步如何翻盘,如何能有个稳定的根据地,可以让大家休养生息的问题。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他更多依赖的是沛县和他一起起兵造反的那些老兄弟们,根本没有心情、没有时间考虑什么挖掘人才的事情。
3.萧何为什么能发现韩信的才华?
第一,萧何耐心、细心、善于倾听。
汉初三杰中,张良主要是从宏观方面帮刘邦规划,具体执行方面基本上靠的是萧何。长期应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培养了他异常耐心、细心,善于倾听的性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