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何含义?
孔子,孟子,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何含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何含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孔子被你们糟蹋成这样,朕必须怒答一记了!
无后就是没后代?赵岐的解释是对的吗?我没记错的话,孟子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这傻逼把无后注成绝后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该如何解释?一切剥离原文和当时的语言环境的解释都是耍流氓。我们看看原文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梁惠王厨房里有肉,马厩里有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还有饿死的尸体。这就是率兽食人。为什么是率兽食人?因为梁惠王把心思都放在兽,也就是马身上了,导致不关心百姓,实质上就是让兽去吃人。这样的百姓父母是很不称职的。然后引了一句孔子的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接下来说了一句“如之何其使饥民饥而死也?”
孟子为什么说这段话?是因为之前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尽心焉耳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意思是说,我治理国家已经很努力啦,起码比其他国家强多了。
对此,孟子显然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给梁惠王举了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然后阐述了刀子杀人,错在人而不在刀的道理。就是为了给上面我们说的这段话做铺垫,为了说清楚一个道理,统治者不努力为百姓着想,马马虎虎,导致百姓饥寒而死,和统治者亲手拿刀子杀他们,是一个罪过。
比干见纣王用象牙筷子,就预见了商朝的灭亡。所谓圣人见微而知著,不外如是。
套句刘皇叔的话说,莫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因为为小恶的后面就是行大恶。人的堕落是一步一步来的,人之行恶也是一点点变大的。
那个人俑有什么关系?
人俑,是用来殉葬的,为什么用人俑来殉葬呢?为其像人啊。你用人俑来殉葬,说明你心里想的是用人来殉葬,那么,这样发展下去呢?是不是总有一天你会用人来殉葬?
这才是其无后乎!
后,指的是这件事物的后继发展。你一开始用人俑来殉葬,后面你就该用人了!所以,你应该连人俑都不用,直接埋了拉倒。
说断子绝孙的我也是尴尬了。
原壤见孔子的时候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孔子最重礼,见不得丫这操行,于是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基本上是孔子言行里最重的骂人了,另外能和这句比的也只有那句朽木不可雕也。断子绝孙是什么?已经不是骂了,已经是咒了!
孔子是谁?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君子。君子起码不出恶言。别人做的不好,该批评批评,该骂就骂,断子绝孙是怎么回事?
读书,要多想。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者,网也,全是洞!一瓶水不满半瓶子水晃荡,瞎扯还以为自己很有道理。
呵呵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字面意思是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书中记载有一次梁惠王和孟子谈论治国之道,孟子引用老师孔子的这句话规劝梁惠王做一个仁君,以民为本,宽厚对待百姓,让百姓富足。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不免让人心生疑问:为什么“用俑”使得圣人用“断子绝孙”来谴责这件事呢?
我国古代有殉葬制度,即死者的妻妾、侍仆、臣子被随同埋葬,也可以是以器物、牲畜或类似人的陶佣、木俑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其中,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 ,并且封建王朝鼓励推崇殉葬制度。在常人看来,用活人殉葬是残忍野蛮的行为,而用俑(用木制或陶制形似活人的陪葬品)代替活人殉葬按理说已经很人性化了,也是值得理解的行为,为什么还是会受到圣人的斥责呢?
其实,用活人或类似人的俑为死者陪葬,是为了显示出死者的地位与权威。换句话说,如果死者有极高的地位与权威,就可以用活人或更多人俑来为自己陪葬。
确实,用人俑代替活人进行陪葬,社会风气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本质上还是视人命如草芥 。因为虽然人俑非生命,但是它依然是照人的模样制造出来的,同样当做有生命的人看待。“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过“仁者,爱人”。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互助,除了爱自己,也要兼爱大众。而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概念,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用棍棒杀人和用刀杀人,结果没什么不同,因为人已经死了。同样,用刀杀人和用政策杀人,也没什么不同。
而从人殉到俑殉,当然是一种社会风气的进步,但是在圣人眼中,没有区别。因为殉葬制度本身没有尊重和爱别人,这种制度必须废除。而有的人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喜好,提出用俑殉代替人殉,看起来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本质上还是支持殉葬制度,令圣人不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假设孔子真的说过这一句话。那么孔子的真实意思究竟是什么?
关键的问题是这个“作俑”应当怎么“作”才是对的?怎么“作俑”才能避免“无后”?
是改用真人殉葬?还是改用草人殉葬?还是孔子反对殉葬?
孔子倡导周礼,据小可所知,周朝是将殉葬合法化的,是否记载于周礼之中并没有铁证(刚才看了一下,周礼中,下葬时有“俑”),但从孔子的言行来看,孔子是反对真人殉葬的,首先他的童年并不好,虽然是贵族,但却是没落身份。应当是属于那种接近拥有被殉葬资格的人。同时孔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句,而这个“人”并没有阶层的区别。而且孔子一直主张个人薄葬,虽然也说到了君主的厚葬只。但这个厚葬仅仅是从仪式和规范来讲,并不包括人殉。
上一篇:55胜率上王者什么水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