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八章该怎么解释?讲的是什么道理?
万物,道德经,方案《道德经》第八章该怎么解释?讲的是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且看现代流行版本《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大意是,真正大仁大爱的善举,就好像水一样。水是生命之源,它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利,原意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去的低洼地方,所以与道最为相似。因此,真正大智大慧大仁大爱的人,都是最善于选择所居之地,最善于使自己保持内心深沉平静,最善于给周围人提供无私的友爱和帮助,最善于建立诚信使人没有虚伪欺诈之忧,最善于治国理政使天下同享公平安宁,最善于用人所长使大家各尽所能,最善于判断天下大势和把握自身行动的时机。正因为不与天下人争利,所以也就不会留下任何私怨私恨。
为了加深理解其中的道理,以经解经,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是因为有丑陋存在。大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是因为有邪恶存在。所以说,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衬托,音与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这就是相对偶然性中的绝对必然性。因此,得道的圣人,都是能够用无为的理念处事,用身体力行推动文明教化,遵循万物兴衰周而复始的自然法则,促进社会生产循环而绝不截留为私人所有,因势利导有所作为而绝不独断专行任性冒进,有了成就也绝不贪恋功名独享其利。正因为不居功自傲追求私人利益,也就不存在什么失落感。
由此可见,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斯恶已”,就是“有无相生”的“道可道非常道”。所谓“皆知善之为善”的“斯不善矣”,就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名可名非常名”。否则,既然世人皆知“上善若水”和“夫唯不争故无尤”,那么早就应该进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了,又怎么会存在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的的“斯恶已”?事实上,自《道德经》流传于世两千五百多年以来,有些人从“居善地”中感悟出了风水术,有些人从“心善渊”“和“政善治”中感悟出了政治权谋术,有些人还从“事善能”和“动善时”中感悟出了“道天地将法”的“上兵伐谋”。至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三纲五常”等级礼教,当然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中国式“道术用”与“时势位”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系统运动思维来看,所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和“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欲”,就是“心善渊”的“道为术之本”。所谓“事善能”之“能”,便是“术业有专攻”的“术为道之用”。所谓“居善地”和“动善时”,就是“心善渊”的“术万变而道不变”。我们通常说“德才兼备”,就是首先强调“心善渊”的“道为术之本”,然后再考察“事善能”的“术为道之用”。所谓“上善若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当然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老子所传“三坟”之“大道”,就是“上五千年”的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正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斯恶已”,所以就产生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盗亦有道”。这种“心善渊”的“盗亦有道”,就必然会产生出“事善能”的“斯不善矣”!这时,越是强调“术业有专攻”的精益求精科技创新,就越会产生出更大的“斯恶已”!
所谓“心善渊”的“事善能”,就是“术为道之用”的“术万变而道不变”。我们通常说的文化知识,就体现在“道术用”的“闻道有先后”。不知道“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不同”,就是没有文化的“不知常妄作凶”。君不见,爱因斯坦探索发现“相对论”可以促进物理学的“技术革命”,但他却阻止不了“核武器” 与“核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灾难”。世界顶级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新技术革命”,也同样阻止不了“毒食品”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用“冷兵器”杀人,是“硬刀子”杀人。用“核武器”和“转基因生化武器”杀人,同样是是“硬刀子”杀人。用“心灵鸡汤”和“精神鸦片”杀人,就是“软刀子”杀人。用金钱货币工具“买凶杀人”,则是“资本怪兽”的“钱吃人”。不管是“硬刀子”还是“软刀子”抑或是“钱吃人”,都是技术含量越高杀人的效率就越高。“战争武器决定资源配置”,这肯定是血腥野蛮的暴力恐怖。“战争武器决定资源配置”衍生的“金钱货币工具决定资源配置”,同样是兽性野蛮的暴力恐怖。
因此,只要是正常理性思维的文明人,谁都不会认为暴力战争和杀人是好事,谁也不会认为“事善能”的科技创新效率不高。问题是,杀人的战争与反杀人的战争都是暴力,那么数千年来战争杀戮不断的“术为道之用”,究竟孰善孰恶呢?显然,这个正邪善恶“术万变而道不变”的是非判断标准,还是取决于“心善渊”的“道为术之本”。人们通常急于求成的“多干快干敢干”和“怎么干”,都是属于方式方法手段工具层面的“术为道之用”。只有“为谁干”和“为何干”的“初心”,才真正归于“心善渊”的“道为术之本”。如果不能首先弄明白这个“道为术之本”的正邪善恶“道不同”,就很容易导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不知常妄作凶”!
如前所述,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就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破私立公”的“自我革命”。就像中国人“知道不知道”的口头禅一样,在经“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后形成的《尚书》版本中,也幸存着这样的记载:“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用现在的话来讲,此所谓“三皇五帝”祖传的“大道主义”,最初就产生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时代。所谓《三坟》之“大道”,就是中国人祖传的“大道主义真理”。所谓《五典》之“常道”,就是“大道主义真理”的时代性阐释和实用性发展。而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再从“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到“汉承秦制”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这种“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常道主义”文化传承,也就是“盗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上一篇:爱不上那个为你哭的男孩,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