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样的奖状还有激励意义吗?
奖状,孩子,学生有些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样的奖状还有激励意义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还发现乡下的学校,有这样一个怪状:奖状奖错了人,该有奖的没有奖,不该有奖的却拿到了班上最高奖!至于像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学校取悦家长的一种手段,看似在鼓励孩子,其实在欺瞒家长。也许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法拿出好成绩,但是看到别的孩子学习好,学校发奖鼓励加表扬,心里就有落差。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你家孩子学习好不一定就能力强,他家孩子成绩差不一定就能力差!你们学校老师不要以此来“歧视”他们的孩子。因为法不责众,这些家长是班上的主流,老师校长也不敢得罪这类人,于是就来个“安抚”奖励,搭着“鼓励”的旗号,给所有孩子都发奖。实则目的只有一个:怕家长故意找事。只要家长不找事,一张奖状能花多少钱?
教育也走上了一个取悦家长的歪路,当然迎合了多数家长,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有奖就有惩,都发奖状了,谁还学习?换句话说:不哭的孩子也有糖吃,哪个孩子还会哭?哭的养活不哭的,劳动的养活偷懒的,这跟没改革开放前有啥区别?
学校是教育孩子给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慈善机构,学校这么慈悲干啥?老师成慈善家了,能教出好孩子吗?
再说,学校也算是一个权威机构,学校给的荣誉像一个帽子一样,会让每个孩子戴一辈子的!学校给的荣誉,社会也认可接纳。学校和老师给孩子贴什么样的标签,像符咒一样庇佑一个孩子,也像如来的八卦贴一样压死一个孩子。学校给孩子的奖状就起这样的作用。因此,学校每次奖励好学生,也就认定了这个孩子是个潜力股。相反,学校的否定,也会毁了一个孩子。所以学校和老师应该慎言慎行。该发奖的发奖,不该发奖的就没必要仁慈。孩子没拿到奖,会努力学习,靠自己的付出来获得。拿了奖的孩子会更上一层楼,做的更好!
对教育拿慈善家的方式对待,能教出好孩子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过分的夸会走向反面!家长也不会喜欢这样温水煮青蛙似的教育!
当然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很现实的那种,他们就需要的就是老师和学校的认可,只要有老师和学校这张王牌,他们家孩子就赢定了人生。至于学习好坏,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就像网络先前传的得很火的那位校长说的那样:学霸的父母只能在视频里和自己的儿女见面,而学渣是来报父母恩的!天天带着父母吃海鲜牛排
家长要这样的教育方式,学校何乐不为?
当教育是围着家长转的,真正的悲哀就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几乎成了所有私立学校的规矩。事实上,让很多家长蒙受欺骗,没有根本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也难以把握孩子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也迎合了很多家长的虚荣心!也坑害了孩子。最后真枪实弹参加中招高招时候,结果呜呼哀哉了!哭啊!骂吧!晚了不?这也是当下有人希望的教育的典型代表!不信拉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种方法,没有学习差的,难以表现学习好的,回家也好交代,免得有的学生,如我的好友的孩子回家交代,奖状少了,还没发到我奖状没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孩子班里就十几张奖状,他的是这张,我这没文化的老爸,都不敢相信年年都有奖状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同学都有奖状,不能说没有激励意义。最关键的,要看奖状上的奖励项目是什么,奖的是啥?
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奖状,而每个奖状的内容都一样,比如都是“优秀学生奖”,或“最佳进步奖”,那就没什么意义。
因为很明显,这样的奖励没有走心,大家都一样,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并不大。
但如果,老师和学校能真正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哪怕一点点的小进步都特别指出来,给予奖励,那么,对孩子来说,就非常有激励意义的。
比如,有的学校给孩子发“护花使者”奖,因为孩子把班级的花,照看的很好,浇水很及时,花长得很好;
还有的,老师给孩子发“最有礼貌”奖,因为孩子见人特别有礼貌,主动打招呼,这样的奖励,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成长都非常有激励作用。
这样的奖励越多越好!
我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更多育儿干货,欢迎关注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