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样的奖状还有激励意义吗?
奖状,孩子,学生有些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样的奖状还有激励意义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样一来,在学期之末,每个同学的优点都可以得到肯定和鼓励,虽然有的同学可以得到几张奖状,而有的同学只能得到一张,但是每个同学得到的奖状都能切中他这学期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奖状的方式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让自己成人别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也看到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暗地去学习他,这样我们的校风才会端正,学生之间的正能量才会更容易被唤醒。
我们现在的教育做得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唯分数论”,很多学习一时跟不上的孩子被埋没了光芒,在学习中得不到肯定和乐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在期末考试后以奖状的形式对每个孩子加以独特的肯定,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在得到乐趣和动力,家长也会感到欣慰。这样的教育才更接近教育的真谛,是智慧、行为、知识、能力各个方面的唤醒和激励,才能跳出“唯分数论”的弊端,让教育焕发新的生机。所以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而且每个同学都可以奖得其所,那真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意义非凡。
不知大家是否支持我的提议?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是乡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奖状发的多了就失去了激励意义。
我们总是在强调鼓励教育。但是鼓励的过分了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全班40名孩子,每一位孩子发一个奖状,每个人就都没了优越感。正因为自己有奖状,别人没有才能产生荣誉感。
发奖的目的在于激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发奖是激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不发奖,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励。
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那年期末考试,班级里有十几个人发了奖状。但是这个孩子没有发奖,我看到他在那里闷闷不乐。于是就想过去安慰孩子几句,但是孩子反应让我吃惊。孩子说:老师,你不用安慰我,明年我一定要争取发奖,我觉得我不应该比他们差。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勤奋学习,第二年果然获得了奖状。
凡是给全班学生发奖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思维: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有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为了让孩子其他方面素质得到发展,就去鼓励他。于是就发了三好学生、体育明星、道德标兵、守纪星、劳动之星等等。
实际上在现在升学第一任务的压力下,每个孩子,每个家长更在乎的是孩子在班里的成绩名次。你若给学生发了一个劳动之星,孩子回去以后,家长是不满意的。
所以说学校不能乱发奖状。不管哪种奖项,加起来应该不能超过人数的1/3。再多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我们全班孩子都发了奖状。
那天傍晚,每个孩子都扬着手里的奖状,兴奋地扑向家人的怀抱;每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奖状,也都是喜笑颜开。
自从领导下达了每个孩子都必须有奖状,我就开始思考每个孩子该用什么来概括他的优点,仔细观察那些很少注意的孩子,努力寻找那些让人头痛的孩子的优点……
有一个孩子,先天有些缺陷,经常上课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竟立在凳子上,课上好好的气氛常被他搞乱了,课都讲不下去了。这样的孩子让人头疼,以前从未想过他会有优点。但是,只要戴上寻找优点的眼睛,美就会被发现。
有一天,我们学了课文《小乌龟》,他一直在那儿自言自语,我的头又大了。走近,我仔细听,原来他在背课文……竟然一字不差!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于是,我们班有了“数学之星”“语文之星”“勤奋之星”“进步之星”……也有了“记忆小王子”“朗读小能手”“小画王”等等。
鼓励和表扬是需要的,我们也要指出孩子的错误或缺点。就像一株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不仅需要阳光普照和肥料滋养,还需要风雨的洗礼和电闪雷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被认可、被承认、被尊重、被奖赏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一环,也是个人前进动力的不竭源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有成就感。“某些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这样的奖励还有意义吗?”,笔者认为,当然有意义,而且还意义非凡。
奖状表面上只是一张花纸,而背后代表的却是被认可和被尊重。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的贡献;二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两者缺一不可。小学生得到奖状,意味着他的某一优点或长处被学校和老师所认可和尊重,这种精神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能够鼓舞孩子更加奋发图强,把优点或长处发挥的更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优点和缺点,需要人们用心去发现。“某乡村小学在发奖状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奖状”,如果这些奖状是分门别类,精准针对每个孩子的优点或长处,我们会情不自禁为这样的做法鼓掌、叫好、点赞;因为这样的小学是真正用心搞教育的学校,是真正懂得了教育真谛的学校!
当然,不加甄别、毫无针对性的滥发奖状,是非常不可取的,就会失去激励的效果。某些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好大喜功和赢得家长的特别好感,不分青红皂白的滥发奖状;这样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既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又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赞同,只会适得其反,落下一个不负责任的骂名。
学校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每个同学都发奖状”不是不可以,而是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因材施教,让其长处更长,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让其短处不短,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弥补孩子身上的缺陷和不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