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央企年度工作会议透露国企改革新动向,你认为国企应该怎么改?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央企年度工作会议透露国企改革新动向,你认为国企应该怎么改?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能告诉我现在的“国有”企业和过去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运营效率。
而随着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尤其是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在奔涌而来。
●国企混合所有制首重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据国资委数据显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户数占比已超过70%,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超过60%,利润总额占比超过80%。
国资委认为,国企已经进入了资产资本化、股权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对国有独资、全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对境内国企的管理模式也已经不适用于“走出去”的国企。
在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者应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驱动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脱身而出,积极参与、推动甚至是引领企业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组织协同效率,激发个人创造力。
在我国,人力资源部最先产生于国内计划经济时期企事业单位,因有发工资、福利、保管档案的需要,因此从行政工作中分离出来,成立人事部;再从服务需求慢慢地向权力异化,从事更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如劳动人事局,负责招工、定工资等。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开始自主招工,人事部门又转变以服务为主,企业人事科慢慢承担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责,人事科也从行政事务管理职能转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美国引入人力资源部这一新概念。一时之间,企业纷纷改名,把行政部、人事科、人事部改成人力资源部。
然而,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将其更名为“人力资源部”,但是并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起来。无论是HR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内容,还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定位,大都遵循传统的模式,工作内容也仍然是传统的选用育留,与真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差之甚远。
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刚引入国内的同时,1995年财富杂志专栏,作家托马斯·斯图沃特却扬言要“炸掉人力资源部”,2005年《FastCompany》杂志上刊登了《我们为什么痛恨人力资源》(《Why We HateHR》的文章,等等。他们提出的原因是,人力资源工作无法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80%的时间都用在了日常性的行政管理事务上,无法为公司创造显而易见的价值。
2017年8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端旭教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中提出,如今HR的角色定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选用育留,而应具有能够解决企业业务痛点,为业务发展提供系统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企业组织架构转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天然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人力资源承担的不仅仅是招聘、培训和发薪等行政支持类工作,其核心价值在于深度服务员工,激发组织活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因此,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通过数字化赋能HR,为人力资源管理减负,从而将工作重心聚焦在核心业务上。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首重数字化转型
2014年7月,管理咨询专家拉姆·查兰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分拆人力资源部!》,文中猛烈地抨击人力资源部的低能和低效,“是时候跟人力资源部说再见了。我指的不是撤销人力资源部门执行的任务,而是人力资源部本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父”戴维·尤里奇则撰文《不要分拆人力资源部!》,他认为人力资源部的价值是因为定位受到了限制,他提出了人力资源“三驾马车(HRBP/COE/SSC)”和“四种角色(战略伙伴/变革担当/行政专家/员工顾问)”。
两种说法看似南辕北辙,实则都指出了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其在人事劳资的事务性工作中难以脱身,无法发挥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
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企业已经可以通过数字平台的应用及服务,有效帮助HR提升工作效率,并由选用育留的基础性工作和社保个税等流程性事务,转向制度规范、员工激励、业务影响,乃至参与到企业创新变革、组织发展中,构建与现代企业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因此,国企混改,首先要做的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型,首先要做的,就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赋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
那么,数字化该如何赋能人力资源管理呢?
以HR经常会遇到的员工咨询为例,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员工自助服务平台,输入要咨询的问题,如:“深圳公积金转移到外地如何办理”
系统会自动推送现行的政策条款等,专业、简便且高效,无需HR在相关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政策法规。
尤其是在本次疫情期间火热的“共享员工”潮,社会化企业的崛起,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的兴盛,打破了传统的组织边界。
未来,企业通过众包的方式,开放部分非核心工作,既能促进就业,满足自由工作者的工作需求,又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商业逻辑的变化,驱动企业重新设计面向未来的组织,颠覆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这也驱动着HR部门使用远程面试、在线评测、智能入职、电子合同等数字化应用开展工作,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用工环境。
在国有企业经常会遇到的年节福利发放工作中,传统的工作模式之下,HR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选品、成本核算、对接供应商、仓储管理,如果是员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集团公司,还需要安排寄送,确认是否收货。
通过数字化平台,HR只需根据预算在线选定员工就可以完成福利分发,员工通过手机端自行兑换,寄送到家。全程无接触发放,既免去员工带节日礼品挤公交地铁的不良体验,也没有了仓库存储、异地发放的困难,还可以在线查看员工的领取进度,福利方案实施全流程尽在掌握。
除此之外,国企混改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员工弹性福利的隐性成本,主动管控员工福利待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