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如何预防?
大肠癌,大便,结肠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维生素A、C、E,可防止细胞癌变;维生素D和钙可减轻和预防大肠的炎症,防止癌前病变。
大肠癌还可与大肠慢性病有关,如血吸虫流行区的大肠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血吸虫在大肠壁产卵,由其造成的炎症和机械刺激是造成癌的诱因。
大肠癌的报警信号是大便习惯改变和性状改变,如腹泻、血便、便秘、便条变细、肠梗阻等,还有腹痛、食欲不振、无力、消瘦等。
确诊大肠癌可用直肠指诊、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钡灌肠造影、B型超声波、CT等检查手段。
治疗大肠癌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手术前后可进行放射治疗和抗癌药化疗。
预防大肠癌一是注意饮食成分;二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三是要及时发现大便异常,及时检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关注今日头条有详细讲解:
结直肠癌的“预警信号”及”筛查手段”一定要记住,
https://www.toutiao.com/i6744222259721798158/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少吃酒,辛竦,剩饭剩菜,多吃清淡食物,生活有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结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六类,包括: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家族聚集的情况。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腺瘤切除不尽,恶化等。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展趋势:肠息肉——腺瘤——癌。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易复发。
6、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结肠肿瘤有五年到十年的发展期,5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需要密切关注。
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情况,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家中若出现结肠癌患者,其他家属要注意筛查。
目前,结肠癌的预防,主要有两方面,“进去”和“出来”。
“进去”主要包括饮食和吸烟,要戒烟戒酒,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饮食以低脂肪、低蛋白、清淡少刺激性食物为主。
“出去”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肛周的卫生,密切关注大便的情况,出现便血、黑便、或变细,需要警惕。
此外,知道自己是高危人群的人,只要定期检查肠镜等检查,基本都可以筛查出来,早发现早治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关注今日头条有详细讲解:
结直肠癌的“预警信号”及”筛查手段”一定要记住,
https://www.toutiao.com/i6744222259721798158/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人类的大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在这些部位生成了癌症,我们统称为“大肠癌”。
大肠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指大肠上皮细胞来源的癌症。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部位来说,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既往大肠癌发病率以左半结肠多见,但是近年右半结肠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主要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在全球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们人体的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位。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近来临床发现有年轻化趋势; 男女发病率比较接近,但是直肠癌以男性多见; 另外我国,以直肠癌常见,而欧美国家则以结肠癌更为多见。
现在大肠癌的发病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与我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改变有关。我们现在的高蛋白、低纤维素和高脂肪饮食明显增加,同时我们的体力劳动减少,肠蠕动相对减弱,大便中的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时间过长,导致直肠癌发病率增加。
遗传因素在直肠癌的发生中也非常重要。大肠的慢性炎症,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多发,也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升高。
此外,长期饮酒、吸烟、熬夜和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另外,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据统计100%的会发生癌变。大肠其他的息肉,也有一定的癌变机率。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大肠相关的息肉,是减少大肠癌的有效办法。
还有,一些化学致癌物质,比如亚硝胺及其化合物,是导致肠癌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另外我们许多人喜欢吃的油煎、烘烤食品,往往含有甲基芳香胺,也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