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你认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人之初,善恶,社会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你认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那么你认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种定论我都不赞成。
人来到世间,只是懵懵懂懂的,看不见,听不懂。久而久之,在设身处地的感染下,才有了伴随者善恶的偏属属性。多数婴儿连香臭都不分,抓到啥就往嘴里送。你能说他有啥善恶属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创]我同意前者,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就是说人性既有“善”的本质,同时某些陋习与恶行也是并存的。
因为,如果没有人类自身创造的文化与教育、自我修养、道德观念等内容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假如没有随着时代而跟进的法律与各种规章的约束,人性的“恶”就会有所显现,比如各种犯罪行为就会危害社会和人们正常生活秩序!
因此,在漫长的进化与发展进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相继产生了部落、团体、国家以及相应的国家所需要的文化、教育、法制等等,这就有效保障了社会的有序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稳定繁荣!
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抑恶扬善,去做个善良的、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是孔子的观点,性本恶又是荀子的观点,人之初性本善却出自王应麟的《三字经》,原文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近远。释义: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但我则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从而才使整个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为了缓解和释放人性本恶的目的,达到人类能平等共协作共生存的境界,人类从而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其一:人性本身是自私的。臂如:初生的婴儿的思维方式就围绕自私、霸强而具有的,如:饥饿时产生哭闹,夜吵时,为别个婴儿吸吭了母乳而示不满等表现,足以说明呱呱落地婴儿能有自私的意识。试想人性之恶是天生的。
其二:由于人性恶的陋习,人类相互而为了生存,为了空间,为了地域,为了财富。整个全球哪一天没有血腥的杀掳,哪一天没有战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人之初无善恶,只有自我,饿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也哭……,哭目的就是要得到满足本我。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是人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善恶是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受的教育,接触社会人群等等,逐步形成的思想意识和人性人格体现。
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祖国热爱,对人民奋献,努力工作,服务社会,关爱生活,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现;立场坚定的反对和打击危害社会的不法之徒,义无反顾的维护国家利益,向破坏和平的人开火,看是“恶”其实也是最大的善,但站在对立面的人就不认为是善而是恶。
人都有双面,既有善也有恶,我们要做一个正意的善者,牢记性本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思想结构里,人之初思想的原本状态,或者说不动状态是O,也就是没有思想。当时间因素加入,思想就动起来了,一动起来思想就越发复杂,形成了价值观的本源叫是非观。而道德的运作,就是通过是与非的建设,并通过各种途经,汇聚到心念。
是非观本来是没有的,但人类心性只要起心动念,即会向阴阳两个方向延展,也就是“善与恶”。为什么会有善与恶?善恶是主观的概念,由于客观上加入了利益驱动,所以才产生善恶。
也可以说,没有利益交互就不会有善恶的显现,所以人之初对善恶的标准,是由是非观决定,是非决定着人心所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是少儿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榜样和行为准则的楷模,固然要言传身教:发扬中华古国五千多年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美德,杜绝恶习.恶行,共享和谐社会。
上一篇:买珠宝店员有时候会说某珠宝是有GIL证书的,这个证书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