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儒术,儒家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个问题上南京孙景坛教授有着独到而深厚的见解,他认为把“罢申商韩苏张”当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点无理论和事实依据;“励孝”、“礼神”、“议立明堂”、“置五经博士”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田蚡“绌抑黄老尊崇儒学”说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确;董仲舒的对策假定为真,亦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证;公孙弘“置学官”是真,但仍缺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证。
我个人认为随着统治者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对孔子的祭拜以及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越来越推崇儒学,主要是越来越“独尊”儒术。在董仲舒时,我觉得“尊崇”比“独尊”更为妥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与需求,但任何制度与政策的实施都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于为何会出现“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争鸣,我觉得是因为国人心中的“祖宗之法”心结在起作用。纵观儒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儒学的地位总体来说是不断提高的,越来越成为主流思想与统治思想,相应的,孔子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统治者也重视对孔子的祭拜。对于越来越成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当然希望它的主流地位在更早的时期被确定下来,成为神圣正确的“祖宗之法”,然后不停的往前追溯,至于出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无论是否真的存在汉武帝实行董仲舒建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我相信随着更多史料的发现以及大家对此问题的探讨争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家纷纷出现,他们各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各国君主所奉行的治国思想也各不相同。
秦始皇灭六国后,奉行法家思想,严苛治国。汉朝建立以后,基本都是采用道家思想,尊崇“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使人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在刘邦打入咸阳,废除秦朝的各类苛刻刑罚,只约法三章时就有体现。但此时的汉朝也并不是只施行黄老学说,其它流派的学说也是欣欣向荣,一定程度恢复了春秋时百家争鸣的景象。
到了汉武帝时,由于各家学术思想在全国各地盛行,导致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受到威胁。其实武帝之前汉景帝时期的爆发的七王之乱,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统一的治国思想,各种思想流派盛行造成的。汉武帝即位后,反思前朝危难,认为需要从思想上做出统一。当时的朝廷,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学说的竞争。儒家的代表是一批新生代官员,而道家的代表则是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窦老太太德高望重,实权在握,所以道家学说当时占上风。窦太后去世后,武帝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于是决定广招天下贤士,重新确立统治思想。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得到武帝的赏识,武帝对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大加赞赏,并确定了儒家思想为国家意识形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长达数千年的主流思想。
不过,汉武帝之后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儒家思想,而是法家、明阳家等各家互相抄袭,或者美其名曰借鉴之后的大杂烩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利用儒家学说作为他的统治思想,兼并天下百家,使中国思想文化失去自由,完全置于统治阶层的掌控之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思想是封建思想的一部分 封建思想主导中国千多年 回顾历史 中国一直站在人类领先位置 被资本主义超了 我们现在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人类第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正应该翻过来,
罢黜儒术,提倡百家。
因为,儒家思想只为皇室一家服务。
百家理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它又是为千万家百姓服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朝统一六国后,未能适时变更统治政策,致使其灭亡。汉代推行“黄老之学”的文教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上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出现了安定局面。但是当时各学派并存,思想混乱,无为而治并不适应封建统治的发展需要。怀有远大抱负的汉武帝想把汉初的无为政治转变成积极进取的政治去。儒学强调“文事武备”,其积极进取的特点与汉武帝的愿望相契合,于是儒学顺应时代的要求登上历史舞台。
董仲舒首先提出统一思想,独尊儒术,汉武帝在“对贤良策”中赏识董仲舒,采纳董仲舒的三大建议,推行汉代三大文教政策。
第一,推明孔氏,罢黜百家。这是文教政策的总纲领,体现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第二,兴太学以养士。政府直接操纵教育大权,决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落实独尊儒术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
第三,总是选举,选贤使能。
汉武帝在这三大政策之下,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
上一篇:《方舟:生存进化》和《怪物猎人世界》相比,哪一款更值得入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