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有时间科普一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缺铁性贫血”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缺铁,二是贫血,其中缺铁是原因,贫血是结果。要弄清楚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将问题拆解一下:1.什么是贫血?贫血的原因都有哪些?2.什么是缺铁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有哪些?3.常见的铁剂有哪些可供选择?下面就拆解问题逐一解答。
贫血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体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临床上常用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三个血常规的化验指标评判机体是否存在贫血。评判不同程度贫血情况的具体指标值在此不做赘述,读者可自行上网秒查。贫血的常见原因(或者是类别)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内铁的储备不能满足正常血红蛋白合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的原因常常有: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等。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尤其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婴幼儿多见。
针对摄入量不足或者是需要量增加的缺铁性贫血,就需要及时并科学地补充铁剂。常见的铁剂有两大类:无机铁、有机铁。无机铁主要为硫酸亚铁;有机铁剂又分为小分子有机铁盐和大分子有机复合物:小分子有机铁盐有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大分子有机复合物有右旋糖酐铁、多糖铁复合物、蛋白琥珀酸铁等。无机铁和小分子有机铁的不良反应较多,但目前因为价格优势仍在广泛使用。大分子有机复合物有吸收好、疗效好、胃肠反应小、口感好等优势,只是目前价格较高,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若不考虑价格因素,补铁还是选用大分子有机复合物类的铁剂较好。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内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当体内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 。
发病原因
铁摄入不足和需铁量增加:婴幼儿由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需铁量较大,若不及时补充蛋类、肉类等食物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过多导致铁丢失过多易缺铁。妊娠或哺乳阶段需铁量增加,若不及时补充也容易引起缺铁;
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由于胃酸分泌减少,吃进去的食物绕过十二指肠(铁吸收的主要部位)而过快的进入空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长期腹泻、克罗恩病等均可引起铁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胃肠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月经过多、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均可引起慢性失血造成铁的丢失。
临床表现
贫血的表现:疲倦、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等等;
组织缺铁表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智力低下、异食癖、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匙状甲等等。
小小西瓜——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铁在人体以何种状态储存的呢?
铁是人体生理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血红蛋白重要成分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克,男性为5mg/kg,女性为35mg/kg,铁在体内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储存。
原卟啉+铁➡️血红素,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铁占55-60%(总铁量1500-3000毫克)贮存铁(可利用铁)占30%(约1500mg),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组织铁(不可利用铁):约500mg,存在于肌红蛋白,含铁酶类,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血浆铁:3mg,与血浆中β1-球蛋白(运铁蛋白 结合。人体中的铁又来源于什么地方呢?
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人体再利用铁21mg。外源性铁:生理状况下主要来自于食物,如瘦肉、蛋类、动物肝脏、香菇、紫菜等等。铁在人体中是怎么吸收的呢?
铁由三价铁转为二价铁才能在十二指肠和空场上段被吸收,当铁进入肠腔时,以主动转运或被动扩散方式进入粘膜细胞内,在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内转化为三价铁,然后于粘膜细胞内去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铁的吸收量是由体内贮存铁的情况来决定的,当体内贮存铁较多时,铁的吸收就减少,相反则增多。
铁的排泄
正常人每天铁排泄量极少,且与吸收保持平衡,铁主要由胆汁经粪便排出,尿液、出汗、皮肤细胞代谢也会排出少量铁。男性正常一天排铁0.5-1.0mg,女性为1.0-1.5mg。月经期失血40-80ml,排铁20-40mg。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呢?
缺铁性贫血是指铁的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等原因,使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形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见于儿童、生育期妇女,成年男性发病率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
怎么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呢?
需要量增加或摄入量不足: 小儿生长期,婴儿哺乳期,特别是人工喂养,以含铁量少的牛乳或米面为主食者。 妊娠、哺乳妇女需要量增加; 青年妇女由于月经而长期食入铁不足,均可致缺铁性贫血。吸收障碍: 胃切除术后和吸收不良综合征,萎缩性胃炎时胃酸缺乏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损失过多: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失血是缺铁 的常见因素,慢性消化道出血,钩虫病,月经过多,痔,肠道疾病等。另外,发病机制中不可忽视: ①含铁酶类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使红细胞异 常而易在脾中破坏,加重贫血。 ②微量元素缺乏,如铜缺乏可加重缺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