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性贫血,骨髓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红细胞的代偿能力而出现贫血,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红细胞被过度破坏、寿命缩短称为“溶血”因溶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常见的溶血性贫血,有遗传性的球形细胞增加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己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或溶血尿毒症候群,充满性血管内凝血等。更多科普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史淑荣工作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的种类: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溶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溶血性贫血的调理:
(1)生活调理: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急性溶血的诱因,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的变化及时的增减衣服,避免外感。
(2)饮食调理: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及多为气血两亏,肾则脾肾俱虚,平素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禁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辛辣滋补之品亦当避免或少食,时时顾护脾胃。
(3)精神调理: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紧张、调情致,勿激动,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但气血亏虚者勿练气功,以免动气耗血,加重气血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其病因: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一般是由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而导致的,而导致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种
1. 红细胞自身的问题:当红细胞自身出现问题时譬如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获得性红细胞膜锚链膜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珠蛋白异常(如遗传性血红蛋白病),这种红细胞自身的问题会直接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进而导致红细胞破坏速率的增加,人体内血液的细胞以红细胞为主,当红细胞出现功能缺陷而导致寿命缩短时,血液中主要运输氧气的红细胞会大幅度减少造成贫血。
2. 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外部因素表示非红细胞自身问题,而是红细胞以外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波及到红细胞。这种外部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贫等。另一种非免疫性因素
①物理机械因素:人工心脏瓣膜、心瓣膜钙化狭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化学因素:蛇毒、苯肼等;
③感染因素:疟疾、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溶血发生的场所
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循环中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别称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常较为明显,并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可有血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可发生原位溶血,如在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等疾病时,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放入外周血前已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它亦属于血管外溶血,也可有黄疸。
临床表现
虽然溶血性贫血的病种繁多,但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和溶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慢性溶血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表现贫血、黄疸和脾大三大特征。因病程较长,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往往对贫血有良好的代偿,症状较轻。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肝功能,患者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在慢性溶血过程中,某些诱因如病毒性感染,患者可发生暂时性红系造血停滞,持续一周左右,称为再生障碍性危象。
急性溶血发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引起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其后出现黄疸、面色苍白和其他严重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如何治疗溶血性贫血
1.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如果是误服或错服药物应该立即停药,病情会得到很好地缓解。如果是感染导致的那就控制感染。
2. 激素类药物注射:如果是自身免疫性溶血式贫血可以注射糖皮质激素或者环孢素或环磷酰胺
3. 输血治疗:缺啥补啥,输血可以迅速缓解贫血症状但输血也可能导致副作用所以跟随医生意见
4. 切脾:如果红细胞大多在脾出破坏,可以考虑切脾来治疗溶血性贫血,可以有效缓轻病情
上一篇:如何看待《悟空传》改编成电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