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想要了解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应该读什么?
史记,儒家,左传想要了解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应该读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想要了解有关历史方面的知识,应该读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想成为比较懂历史的人可以读些书。《史记》《资治通鉴》《明朝那些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世界通史》可以看一些电视剧《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成吉思汗》《大明王朝1566》《八千里路云和月》《汉武大帝》关键一点儿你需要倾听社会各类人士对历史事件,往事的看法,多思考,以人性,以务实态度,以平常心对待历史事件,这样你就会懂真正的历史,成为一个历史通。还有一点儿为加强你对人性的了解建议看卡耐基的书《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好啦,加油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诚邀。培根讲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确实是这个道理,以史为鉴,把历史当现实的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当下的自己,教给我们怎样思考和解决面临的问题。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
我们应该读的史书真的是太多了,但我个人觉得刚入门读史,兴趣最重要,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谷园的《这才是战国》,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一类的书把枯燥乏味的历史写得生动有趣,各种历史事件在他们笔下尽相浮现。
我们可以尽情领略刀光剑影、鼓角铮鸣、铁马金戈、烽烟滚滚的战争场面从眼前呼啸而过;也会感受到帝王将相,宫中妃嫔争名夺利一场空的无奈;我们同样为那些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的有识之士而扼腕叹息。
总之,这些好书会为我们打开一幅丰繁复杂的历史画卷,我们对历史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后我们再领略老祖宗留下的瑰丽的文化遗产,《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二十四史的内容都应该读的,二十四史如果细读弄懂弄通的话,那要耗费很长时间了,如果不是历史研究者,我想能坚持读下来的大V们应该不多。
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乐于和友们交流心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必读三本史书:《尚书》、《左传》和《史记》。其中,前两部既是儒家经典,又是史学著作。
先说《尚书》。
《尚书》是孔子修订的儒家教科书。记载了尧舜禹汤,武王伐纣等上古时期的历史。原有120余篇。之后毁于焚书坑儒。
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尚书》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
再说《左传》。
在先秦时期,诸侯皆有国史:楚国史书名曰《梼杌》,晋史名曰《乘》,郑史名曰《郑书》,鲁史名曰《春秋》。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化典籍。其对鲁国国史进行笔削后,中国首部私家史书诞生。经过孔子修订之后的《春秋》不仅是史,还被赋予了儒家思想以及“春秋大义”,成为儒家六经之一。
《春秋》极其简略,这类似于我们历史教科书中的书面文字。而历史老师讲课口述的内容,肯定比教科书更加丰富。与此类似,孔子讲《春秋》时的口头文字,就是传。正如《史记》所言: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旨。鲁国史官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而失其真。便对孔子讲《春秋》时口述的内容加以编辑整理,成书《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当然,最终完成此书的,当为儒家大师吴起。
也就是说,《春秋》是孔子讲学时的书面文字。而《左传》则是其讲学时的口述。由左丘明和吴起,将孔子口述之言整理成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各诸侯的官方史书全部焚毁。儒家弟子不顾秦朝的禁书令,私藏《左传》。使这部先秦典籍得以保存。
一、《春秋》大义与主旨
《春秋》用语十分严谨,这就是“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
《桓公十五年》记载:“天王使家父来求车。”此为贬天子——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求私财。
《隐公元年》记载的“郑伯克段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此为退诸侯,讨大夫。
再以弑君为例:“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卫州吁弑其君完。”书弑君者之名,是言臣之罪;“宋人弑其君杵臼”,“莒人弑其君密州”,书不言弑君者之名,是言君无道也。孟子的无道之君,人人得而诛之的观点正是源于此。
甚至国君思念嫁与他国的女儿,与女儿见上一面,都要被贬斥——“公会杞伯姬于姚,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
春秋笔法不仅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劝善惩恶。甚至把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特权和欲望全部扼杀,把权利关进牢笼。
孔子如此扼杀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的自由、人权。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春秋之世,弑君三十六,亡国七十二。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侧面体现了儒家的民本位思想,所谓礼不下庶人。也与法家扼杀人民的自由、人权的君本位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二、《左传》中的儒家思想
1、礼治
儒家提倡依礼治国。何为礼?且看《左传》之解读:
《隐公十一年》有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
《昭公五年》有曰:“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昭公二十五年》记载:游吉称赵简子揖让、周旋是仪,并非礼。“礼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生死。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民之所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正如《礼记》所言,礼包括诸多内容。有道德规范:“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还有公俗良序:“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以及法律制度:“分争讼辨,非礼不决”;社会伦理:“君臣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师学之道: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政治军事制度:“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追远慎终:“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庄。”
上一篇:碰到说话不过脑子的人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