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记》记载的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我们能相信里面的记载吗?
史记,司马迁,汉武帝《史记》记载的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我们能相信里面的记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史记》记载的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我们能相信里面的记载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史记》的创作,还得从汉武帝说起,他一生风流,阅女无数,单单如此宠幸李夫人,其漂亮程度略见一斑,即使是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一直对她怀念不已,下令她所住宫殿照生前一样摆设,宫女所需用度也照常。武帝经常来此吊念。有吕姓方士说他有办法招来夫人的魂魄,让汉武帝看到李夫人,条件是武帝只能看,不能说话。汉武帝追怀李夫人生前的音容笑貌,始终伤心不已,便在秋叶飘落之时,睹物思人,写了《落叶哀蝉》的诗句:“罗袂兮无声,玉蝉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李夫人受到汉武帝的宠幸之后,爱屋及乌,他的哥哥李延年、李广利也受封。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军三路出击匈奴,其中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不幸被匈奴八万精锐骑兵包围。尽管汉军“所杀过当”,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全军覆没,李陵被俘投降。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因看不惯同僚们落井下石的龌龊行为,忍不住替李陵辩解了几句,本意是想“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败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本心了。
司马迁本意是向皇上陈述李陵的功劳,宽慰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攻击、诬陷的言论。没有想到,汉武帝对司马迁的这番话,认为是他攻击贰师将军李广利。
这汉武帝一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你司马迁,胆敢攻击我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想我失去漂亮的宠妃不成,吃了熊心豹胆,要让你尝尝不能近女人的滋味,于是把他诬罔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但还给他“开恩”,让你选择一种刑罚,破坏生殖的残酷肉刑宫刑。
可怜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做男人的资格,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羞辱,使司马迁蒙受了奇耻大辱,悲痛欲绝,一度几近癫狂。 但他仍然 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完成了伟大的《史记》。
因此,司马迁写书的时候,为了一个故事的完整性,有部分故事是有夸大的成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三点:
1.《史记》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创作,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官吏,对于早起的历史,他也是通过资料搜集而来,并非亲眼所见,所以肯定有夸大的成分。
2.《史记》是司马迁的个人作品,司马迁的文学作品例如《报任安书》我们都度过,文采斐然,司马迁是个有血有肉的作者,对很多人物传记的叙述难免加上个人的感情成分。所以有夸大的成分,也难免。
3.司马迁走位汉朝的官吏,必须以当时的意识形态为基准,这也是历代朝廷都要修上个朝代的史书的意义。所以有夸大或者贬低成分,也能理解。
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一:在司马迁出生的一百多年前,上蔡的小吏李斯在仓库和厕所中发现老鼠的两种生存状态继而明白了一个道理:“鼠在所居,人固择地。”出于对人生价值的敏感,对个体生存的焦虑,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上蔡,到秦国为梦想而拼搏,为命运而抗争,最终从闾巷布衣升腾为帝国丞相,他的政治主张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一百多年前的李斯在粮仓中发现老鼠的感慨,司马迁怎么能看得到、听得见呢?即使看见听见,李斯对老鼠的感慨又错在哪里呢?
例二:《史记》曰白起将军长平大战胜赵国,其杀降人四十万。经诸多军事史家多方考证:赵军参战总兵力不超过六十万,秦军亦是五十余万。秦军尚且有“亡卒过半”之记载,赵军伤亡当更为严重,取二十万之说,当为相对接近,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杀降四十万之数,实系夸大事实。
例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春秋《左传》记载齐国将军杞梁战死的事件,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出生前300年。这个故事把暴政之说植入人们的脑海里。秦始皇沙丘驾崩死后200年,孟姜女哭倒的是齐国城墙。又过了800年,杞梁妻孟姜女怨恨秦始皇,把这个早于秦始皇300年发生在齐国的故事,硬生生地嫁接到秦国的万里长城上。
所以说,《史记》在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鼻祖的同时,也是作品,是文学作品。夸大或者是不实部分,希望能理解,也能接受。如果喜欢小编的回答,可以关注小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记》的记载当然有夸大成份,正象古往今来全世界所有历史文献都有夸大、歪曲、部分不实甚至颠倒黑白的可能性一样。毕竟这些典籍都是由人类撰写的,而目前人类还根本不可能做到“纯客观、全方位、全角度、无遗漏无误解”,这大概只有传说中的上帝或者未来的机械世界控制者能做到。
那么既然史料有问题,还能相信其中的记载吗?这种问法,只能反问回去:不相信史料(以及考古证据),你相信什么?相信现代网红写手的拍脑袋YY吗?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史料学”的基础问题,前辈专业学者和现代研究者早有大量论述,一定范围内也早就达成共识,即:历史研究,就是通过史料来认识和理解历史。历史研究只研究材料所能反映出来的那个历史,材料本身的可信性也要通过材料来判断。材料即使有缺陷,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孟彦弘先生语)
再说简单点:你要真正想去了解“真实的历史”,那就必须去阅读《史记》这样的基本材料。读完,你可以不相信,可以反驳,可以证明书里的话是造假夸大,但证明过程也得遵循学术方法,用文献或考古证据来论述,而不是拍着脑袋喊一句“司马迁不可信他写的一定是假的”就完事,这只能招人笑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