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中国曾经简化汉字这件事?
汉字,简化字,简化汉字如何看待中国曾经简化汉字这件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字简化我看来是个极大的错误,是一个歪理不讨好的事。
简化后不便于系统归类学习,
如運暈同音简化后变为多出一类,
变为运晕增加了记忆麻烦,与其简化易写省点功与文字型声意的系统易学相比,是因小失大,抓了芝麻掉了西瓜。我的看法,勿喜莫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繁就简,智者所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化字提升效率,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试想,让一个高考生用繁体字去答卷,一定会超时和崩溃。
字是象型达意,简化能准确表达意义和交流就是标准。
秦始皇统一文字,发展几千年,如果我们还沿袭繁体字,写个文章多费劲。
时代不同,就要发展,去其繁锁,取其精华。
就象又臭又长的裹脚包,裹出的脚也是畸形的美。
好的文章,言简意赅。
好的文字,言词达意。
有的人以写繁体字,生僻生买弄学问真的没什么必要。
哪些要给专业研究古文言文的人传承和保留。
生活和适用还是简化字吧。
白话文从五,四运后就开始了,鲁迅等一些国民时期文人都是白话文的推行者,建国后的文字简化也向前发展推广,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华夏文明五千年,汉文字也是饱经风霜丶不断进化。不要说文字,就单单一个福丶虎丶马等字,在书法家笔下就可展现几十种风采,都是史上有据可查的。
就连书写工具和方法也经过大小篆丶隶书丶楷书丶律书和草书等精采纷呈。
在秦皇大一统下,同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改革,由于都是仓颉传下的文字底蕴,改革异常神速,趋于大同,但也保留了各地精华,这就是福丶虎丶马等原始多样化留存的原因。
汉字总是由简到繁丶由小到大丶由单到全的飞跃发展,汉文字从最初简陋的象形字朝向了丰富饱满的方块字发展。当文天使出落成华彩夺目的含苞待放的大家闺秀时,汉学家和书法家就不断给她梳理,让她更标致,更迷人,不断试装丶减肥,让她丰硕不油腻,让她苗条不单薄,增一分是健美,减一分是清秀,达到了人人皆宜的大众情人。
汉字格式化更加密切了华夏多民族共同融洽的关系。到了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丶白话文,推动了汉字的书写和语言的现代化。这就为新中国为了扫盲(百分之六十以上)而进行简化汉字改革,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
新中国继秦王大一统同文字的伟大工程之后,第二次改革和更新汉字,是中华民族扫除文盲丶走向崭新历史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真正做到了人人会写能念的书香之国。
简化的汉字是十四亿新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财富。她像个婀娜多姿的美丽天使走向了全世界。她丢弃了近代史上奇耻大辱的不平等条约的陈旧笔法,她开创了大国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崭新秀丽的笔墨!
汉字汉语汉文化,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中华中土中国风,巍然屹立,傲视群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字的简化是文字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繁体字,很不好写,也不好记。只要适当的,统一的,整理文字,不要太离谱,全民是欢迎的。就怕改得字都离母,字都离谱。这样本来学过的汉字,一下子都不认识了,这样就是不可以了,大家反感,不会接受,只要统一用心改革文字。大家都可以接受。这样又简便,好写好记,没有走题,没有失去文字的本来面目。简便易懂,这样最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字,是一种唯一从远古保留下来的文字,为华夏民族甚至周边民族服务了几千年,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从图形为主到逐步线条画、系统化、文字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从图画到成熟文字,经历的时间最长。这里说的成熟文字指的是殷商甲骨文。甲骨文可以完全表达人们的所思所想,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
从甲骨文到金文,实际上变化不大。直到战国时期,由于文字的大量使用,使得甲骨文金文越来越规范,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在甲骨文、金文基础上通过归类组合,使汉字的数量持续增加,形成了小篆和秦隶,进而汉隶。汉字进入一个稳定巩固时期。比如,我们说的初文与后起字以及衍生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汉字表达更加细致,更加准确。如,耑是端的初文,豊是禮的初文,㔾是范的初文,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