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心如何才能静?
自己的,心来,也有心如何才能静?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里无欲方能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微笔记:“静”为何物——儒释道所说的“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危难时“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才能更好地应对,危中见机,化危为机。
但其实世上的大事小事都需要静气,都需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特别在如今纷繁、嘈杂、浮躁的“万变”世界。
心平气和才能“静”,“静”才能通达智慧。从而做到定力如山,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静为躁君”。就是说“静”是“躁”的主管。因此,“静”是当今治世的“良药”,理应成为世人内心的品格,成为社会治理的方略,成为世界进步发展的“定力”。
经典永恒,优秀的传统文化千古流芳。我们来看看儒释道是如何说“静”的。
先看道家,《道德经》中说:“静为燥君”,“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点明了“静”的性质、对立面及其克制作用,也指明了“静”的社会治理功用。
再看儒家,《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指向修齐治平各个方面,说明了“静”的修心养性作用和社会治理功效。
有人认为,佛家只说“净”而不说“静”。果真如此吗?
非也。佛家确实常常讲“净”(如净土、清净等),但也讲“静”,比如“禅”翻译过来就是“静虑”或者说“静思”。
具体而言,“静”是个什么东西。
首先,我们要讲明“静”不是什么东西。
“静”不是枯坐,不是不动弹,不是没反应,也不是没声音。不是让人变成呆瓜,变成呆子。不是“木头静”,不是“表面光”。而是内心的“静”,而是内心生发出的智慧之光。
其次,要说“静”不是绝对的“静”。
老子说,“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就如同“鸟鸣山更幽”。在寂静中,你听到的是更清晰的“动静”;在这“动静”中你感受到的是更清晰的寂静。
就如同伟大的作家沉浸在创作状态中,创作灵感有如泉涌,“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此种在“静”中袭来的“动”,就是灵感,就是智慧。
第三,“静”是不同的层次和境界。
“静”有种种,不一而足。有小静,也有安静;有恬静,也有宁静;有片刻之静,也有恒心之静;有镇定,也有淡定;有小定,也有大定;有小智之思,有有大智之思;有大愚若智之境,也有大智若愚之境……
儒释道典籍很多,也有很多概念。在研读传统文化中,有两条格外需要注意,一是大道相通,一是大道至简。
所谓大道相通,比如在儒释道来说,“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手段和目标,换句话说,“静”、“净”、“禅”、“定”等这些概念“同出而异名”,都是指向一种状态,或者说是相近的状态(有不同的层次或境界),但最终都指向“道”。
所谓大道至简,也就是万法归一,对于复杂、丰富概念、比喻、故事来说——比如“静”,其实都是过路的“桥”,都是方便讲解,不需拘泥,其意义都在于指向深层次的“道”。概念是“皮”,真意是“道”,所以有“不立文字”,有“得意忘言”,有“过河拆桥”、有“法当废尽”,有“万法归宗”。
也所以有“道可道,非常道”。
——————————————
最前沿,先行者总部——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
欢迎交流,欢迎订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尚可网》的邀请。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想静下心来,就要移除杂念,就不要胡思乱想,更不要想入非非,一心一意地去做你应该做的事。就这么简单!
头条朋友们给你出主意了,就按大家说的去做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杨敏RUBY,我觉得,一个人要静下心来是很容易的事,首先要问自己是在为什么事情,让自己静不下心来,这是为后面静下心来扫除心理障碍,你静不下心来,肯定是有心事想不通,只要找到你心中的担忧,并解除这种担忧,然后通过一些方法静下心来,因此,首先做到放下,轻松!
如何放下?形象来说,你抱着一块石头是不是很累?你只要把石头放下,你就轻松了,你心中的石头是什么?只有你知道,你放不下心中的石头,你很累,心就静不下来,你心中的石头可能是生活难题,可能是虚无的妄想,可能是一时解决不了情感,此时此刻你无法改变它的存在,那就放下,首先让自己轻松起来,暂时的忘却是一种修炼,这种修炼需要时间来化解,放下,就是把心中的石头放下,就是通过自己的修炼忘却心中石头的存在,最简单的修炼方法就是转移法,具体是用一种开心的愉悦的想法代替心中的石头,让自己轻松下来。
其次才是让自己静下心来,当你真正做到放下,轻松的境界之后,其实你已经感到静下来了,然后你可盘腿静坐,默念一段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口诀或文章或歌词等,总之是集中精神让自己去做默念的事,排除杂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你就会很快进入静下心来的境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