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
万物,道德经,老子《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基督教认为,上帝是造物主,上帝先在头脑中形成观念,在用这个观念去创造万事万物,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山川湖泊,花鸟鱼虫。老子却认为,人只是老天N个孩子里的一个,在老天眼里,万物平等,人并不比其他生物高贵。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的潜台词是,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最重要,无非人类在自恋罢了。人类也并非是哪个造物主造出来的,本质上人类和万物没什么区别,假如万物不复存在,人类也必将消失。
道家的生活观也很有意思,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无为无不为,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在本书里,梅勒引用《左传》里曹刿论战的例子,来说明何为不争之德(不得不说,这个角度切得真好)。曹刿论战不用多说了,是人都知道,齐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开战前就把全部精力耗完了。梅勒认为,鲁国能胜,关键在于曹刿能灵活运用两次“无为”和一次“有为”,最终克敌制胜。这是“无为无不为”思想的胜利。接着,梅勒又举了个例子。19世纪初,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企图歼灭20万俄军。结果,许多法军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被俄国的严寒冻死了,在饥寒交迫中法军战斗力大大折损,最终只存活了3万人,仓皇撤离。梅勒觉得,拿破仑吃败仗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自然规律,而《道德经》中一直在强调的天地自然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什么都不是。
《道德经》里,主张过低欲望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观点有些像,但没有后者决绝。老子认为,打造和谐社会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地进行自我管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管理者先做出表率,底下的人们才会跟着学,也才能形成“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这一条也适用于现代商业社会。最高明的管理艺术,就是不去管理,这样人们的头脑才不会被禁锢,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道德经》不贬低感官欲望,但它认为,人不能只追求感官享受,而要保有一颗如婴儿般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梅勒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欲望表示满足的匮乏,满足意味着欲望的匮乏。这句话本身,就运用了老子的“祸兮福兮”的思想。
《道德经》里,也谈到了生死观。老子认为,死亡和活着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生就有死。它们同样真实。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个体视角,那么死亡就失去了威力,变成生命中的某一刹那。要想成为不朽,个体就不能从狭隘的视角来看待生命。
梅勒将《道德经》与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做了对比。他发现,这二者对永恒的看法是有区别的。老子认为“此刻”尽管是短暂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而圣奥古斯丁则认为“此刻”转瞬即逝,不可能成为永恒。这意味着,老子主张时间的持久和变化,而圣奥古斯丁则强调时间的不纯粹性。
《道德经》像一道门,一道“回家”的门。一旦打开这道门,世界在你眼中很可能就成了一张X光片,你看许多事情都会豁然开朗。有人说《道德经》太玄虚,看不懂。那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读这部书的。出发点就错了,再走多远的路,也很难找到回家的门。老子说“圣人无常心”、“圣人皆孩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我们恢复清净心,别把人类自身看得那么大、那么重要。
如果能把自己当做一株花,一棵草,或一块千古不化的顽石,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看这部书,或许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到我的直播间来一趟,你就明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我浅浅的脑袋想“道”这个事儿,我也有一点联想。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认为,道就是古人从盘古开天地到老子时代一直琢磨不透而又孜孜以求的那个东西。
简而言之,道就是先王圣贤从天地万物中寻求如何安身立命的法门。
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无形的大手,一个推动天地推动万事万物的大手。直到老子时代,还是不敢说“道”具体是什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道可道,非常道”。这只无形的大手每时每刻都在推动天地万物发展变化,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事实。但它到底是什么样?老子勉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仅此而已,不敢再继续描述啦。
用我浅浅的脑袋想,总觉得老子时代过去了二千多年,一点也不关心这个话题,一点也不提出哪怕是错的看法来,似乎也不太完美。
推动一年四季循环变化的是日复一日的昼夜交替。推动昼夜寒凉明暗变化的又是谁呢?有人觉得这是因为白天有太阳,晚上有太阴。问题是,春夏秋冬它们一样还在,为啥有四季不同的变化呢?所以,我想,四季跟昼夜共同点就是寒凉,夏天热冬天凉,白昼热夜晚凉。古人不比我笨,完全可以抽象出一个阴阳的概念,描述所谓的“道”,这个道推动包括日夜交替和四季循环的所有变化。
有这么一句古话,“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即便这样,用我浅浅的脑袋想,还是有个问题,石头,大树,河流,篝火,田地,这些东西好像不是跟昼夜四季那样有规律循环的。还有看不见的天气变换,比如干旱,大风,寒流,酷热,洪水,似乎这些都没有生长壮老已的周期变化,即便有规律,也不象日出日落月满月缺以及四季那样固定不变。难道都是神在掌控,象人一样有脾气?
圣贤认为道是无形的大手,虽说变换无常,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出现不规律的时候,就说明还没找到规律,继续找!
由此推演出来对万物的变动规律的新认知,那就是五行相生相克。伏羲时代不是四季而是五季,这跟五大行星完全对应。伏羲历法是土金水木火五季,只能反映常态的变化,那就是五行相生。却无法反映正常循环之下的变动。
还有办法。天的变化是遵循阴阳节律的,一年中的阴阳有规律,从厥阴到少阴经历六个阶段。
说来话长,后来的演化就不赘述啦。反正以我的笨脑袋想,道就是推动阴阳有节律变动的内在原因。尽管直到老子时代还无法准确描述它,更无法确切量化它,但它始终推动这万事万物的发展,一刻也没停歇。
上一篇:江苏经济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