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不换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秦国,廉颇,赵国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不换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是,打仗越久,粮食越不够用了,赵国也面临着缺粮的问题,去和邻国借粮,邻国又不愿意使出援助之手。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王有了换下廉颇的打算,之后就是大家知道的赵括代替了廉颇然后和秦军厮杀去了,结果赵括兵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
所以说,赵国若是不换将,廉颇肯定是可以守得住的。要不秦国也不会使用这么卑劣的反间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以来,“纸上谈兵”的典故,使得初出茅庐的赵括,为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背负了最大的黑锅。在这场秦、赵两国赌上国运的生死决战中,难道真的只是赵括改变廉颇的固守对峙战术,才给赵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吗?
秦赵双方总共投入兵力百余万,陈兵长平对攻三年,彼此都未能突破对方的防线,可见廉颇的壁垒固守战术的确取得了阻滞秦军虎狼之师的效果。
此时,战争进行到战略对峙阶段,就逐渐转为了秦、赵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对耗。这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最后落在了军队的粮食供应上。
秦国在孝公时期,由商鞅主持,对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变法调整,将秦国打造成了严密的“耕战体制”,以军功爵位刺激全体秦人要么上战场斩敌首获军功、要么在土地上多耕作换爵位。耕战激励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秦国在农业发展和军事建设两方面均取得了强劲的动力。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也进行了一场名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武装力量的迅速膨胀,不仅支撑赵国独自吞并了中山国,更使得赵武灵王萌生了绕开函谷关,利用赵国骑兵远途奔袭的机动作战优势,从北方攻入关中腹地灭掉秦国的战略构想。
由此可见,秦、赵两国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大致骑虎相当。但赵国地处河北游牧和农耕交错地带,农业经济并不发达,跟兼具关中平原和蜀地沃野的秦国对耗起来,自然是最先吃不消粮食消耗的一方。
既然赵国国内缺乏粮食供应,那可不可以将目光投向其它列国呢?
实际上,赵国也曾向东边的齐国借粮以继续支撑长平的战事。但从齐国的角度来看,赵国却是不折不扣的仇敌,怎么可能还会肯借给他粮食!原来不久前秦、赵、韩、魏、燕五国曾经一同策划“五国合纵伐齐”,齐国差点灭亡。
田单复国后,齐王田建几十年间奉行“联秦”战略,用以牵制地缘强国赵国,这与秦国的远交近攻不谋而合。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赵国向齐国借粮的失败,从侧面暴露出长平之战赵国是仓促应战,战前缺乏相关的周密准备,至少没有预计到战事竟然会演变成持续长达三年的对耗局面。否则早该开展积极的外交,或者解决赵军的粮食后勤供应,或者拉拢别国合纵逼退秦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平原君联合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三国联合在邯郸之战中一举击败、逼降秦军2万余人。可见,若是赵国在长平对峙阶段一方面由己方正面牵制秦军主力,另一方面通过外交联络他国对秦国形成战略进攻态势,陈兵函谷关外,就极有可能重现孙膑“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
国内消耗难以支撑,齐国借粮也告失败,外交上又不去营造合纵攻秦的有利态势,赵国注定要受困于全国粮食消耗殆尽的危局,从而迫不得已干涉前线战事,用主张进攻的赵括替换坚持固守的廉颇。
赵括的出击,固然陷入了白起的合围圈套。但作为军事统帅,赵括并没有贪生怕死,危急关头更是亲自披挂上阵率军突围,中秦军弩箭战死。此战,赵军前后战损25万,50余万秦军也是折损近半、元气大伤,多年内只得龟缩回函谷关内休养生息。
对于俘虏的20余万赵军和原长平韩人,根据秦相范睢以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目标的“攻人”战略,白起将其尽数屠戮坑杀。
至此,秦、赵双雄的战国末期格局正式被打破,秦国一家独大,统一六国的霸业再无悬念,只剩下时间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争打到最后拼的就足综合国力。秦赵的综合国力是不能相比的。再加上赵外交上的失败,不管是廉颇还是赵括结局都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守是基本守不住的、但是年轻的赵括急于冒进、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长平之战也就演变成了赵国的灭国之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还是有廉颇将军的话我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秦军撤退,赵国得上党。
为什么会有秦国撤退,长平之战有记载说秦国出动60万人马,秦军虽然国力强盛,但六国没有统一,秦国还是远离本土作战,补给太长,如果一直和赵军在打持久战,这个不管双方都很难吃的消。不然秦国也不会派人使用反间计让赵王换帅。所以如果主将还是廉颇将军的话,秦军可能会保存实力撤军。
第二:赵国败,但不会想赵括那么惨
秦军有着不放弃的精神,集全国之力完成长平之战,那么赵国肯定失败,因为打战打的经济,当时秦国通过几代君主发展,国力强于赵国。所以如果主将还是廉颇将军采用防守战术的话,到时候赵国也会因为缺粮失败。那么赵军撤退,而不会像赵括被秦军包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