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的“德”是指什么啊?
万物,道德经,的人《道德经》的“德”是指什么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这些表现是“道”的作用,如果他们逆“道”而行可能早就消失而不会长久了。《道德经》认为,日、月、地、水为“道”所生,且能长久,更使万物能够生生不息。他的种种表现是符合了“道”的要求的。所以说,他们的这些品行、主流特征就是“有德”。《道德经》是提倡我们要顺“道”而行,但“道”说不清、讲不明,所以提出了人类要参照这些天体表现出来的“德”去做,才是人类生活的真谛。这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德”。当然,现在我们很多人把天的德,称作天道,并无不可,这是参照系不同而已。只是要弄清老子讲的“道”和“德”,否则,以现在人类的道德去解读老子的“道德”,难免不明就理,认为老子故弄玄虚!
简单的归纳一下,“德”是什么?“德”就是宇宙万物生生不息而被人类观测感知出来的品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如食物链中的残忍(仅仅是作为人类看来残忍),他也是“德”的表现。人类社会的道德因为加入了人类的主观意识和《道德经》里的“德”有一定的差别,但大意是一样的,有引申之意,能不能出现重合要看我们人类自己了。
在《道德经》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是因为后来人在注解中添加了个人意识。只有弄明白老子的“道”和“德”,你才能准确理解原文吧!例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很多注解为,“失道而后有德,……”请问失去了道,你还会有德吗?或者说,你失去了道的德是什么样的德呢?所以,我认为,应该注解为:失去了道,就会失去德;失去了德,就会失去仁……,“夫礼者”应为:没有道德,失去仁义的“礼”才会如何、如何……。
(形成此文,并非专家,只是发现很多的解释不尽人意,不敢说人家的解释是错的,只能说解释的不够准确。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我的就是正确的。讨论讨论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得也。收获,结果是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听专家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中讲的就是: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即道生之,物形之),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馀(即德畜之,势成之),天之道,常无,欲以观其妙,人之道,常有,欲以观其徼,何为道何为德?无名天地之始为(谓)道,有名万物之母为(谓)德,何为大国何为小国?天之道为(谓)大国,人之道为(谓)小国,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大国者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外游者,神得一以灵,求备于物,则怀天心,施德养,此道之尊也,小国者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观者,谷得一以盈,取足于足,则威覆盛,内实坚,此德之贵也,道生之,德畜之,有德才有道,物形之,势成之,有物才有势,道在德中畜,德由道中生,道德双修,天人合一,道修于心(神得一),德修于身(谷得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是什么?德是道的外在展现。道是规律方法,而德是规律方法之结果。认何规律或方法都会随着规律或方法的发展产生结果。善有善的结果,恶也有恶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经,我没看过。但可以探讨一下。德是两个人共同关系基础上的。是以同心为根本的。而这个同心是建立在相互长期往来诚信之中的。而经就是基本准则的意思。道德经和圣经都谈及德。圣经是予备行善,而道德经是修心为本,重德为果。倡导无为而行善。中国的道佛儒是相连为一体的。包括具体的,心平如静,心明如净。尊师敬长,团结博爱。不偷盗赌博,不贪酒淫乱,不贪财行贿,不背信弃义,不妄自追求。不阳奉阴违,不忤逆不孝,不奢奓懒惰,不义气行事,不狂言傲损等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以后需多学习,常勉励。
上一篇:高三学生怎么申请出国留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