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的“德”是指什么啊?
万物,道德经,的人《道德经》的“德”是指什么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么呢?上面说,道为万物之所宗。那么道是什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去道宗,则失德。失德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未。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蓄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
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者,得也,即智慧按客观规侓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主义佳值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么,老子是如何描述“德”的呢?《道德经》里说,“道生之,德畜之”、“上德若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畜是养护,谷是凹下去的地貌,而“德”具有深远的属性,与“物”的浅显是截然相反的。可以看出,“德”与“物”是不同的:“德”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客体(物);相反,德是一种能力,施于客体,养护万物。
而“德”是有行为主体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德”是偏旁是双人旁。如果“道”指的是一切事物最本源、最一般的规律的话,“德”指的就是人观察、领悟、配合“道”的能力。
因此,“德”具体指的是:人观察、配合事物发展的能力。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德”是指“观察”、“配合”,这是与“改造”、“控制”的概念完全不同。改造、控制外物是一种“能”,是主动的、阳性的、白色的;而“德”是“玄”的,玄是黑色,因此,“德”是被动的、阴性的。
德就是得,就是得乎道,依道而行有所得,就叫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从天规地道则为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除道之外非常注重德,德字在《道德经》中多达十六章,四十一处。老子《道德经》全书八十一章,五千余言,德字出现的频率的确是较高的,仅次于道的一个范畴。
道是天道万物的本源,而德是天地万物之所自得。
道和德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德有上徳和下德之分。上徳和道的本性完全一致。如果道和德之间没区别,也就没有必要划分上徳和下德了;其次,道和德的区别不仅仅是体用和本末之别,而且还在德虽是物之性,是事实的存在,但又有成为上徳和下德,成为道的可能性,只是并非天然地就是与道就成为一体。
总之,德只是物之自性,可以是上徳,也可以是下德,但在逻辑上,人、地、天都应师法道,道又应显于德而成为玄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准确的说,就是巩固造化弄人的那个上帝的精神质量。
上一篇:高三学生怎么申请出国留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