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能举例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良知,圣人,知识谁能举例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谁能举例阐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按常规我们的理解是所学的知识面和行为融合一体。知是知道,识是见识、认识,知与识携手为“知识”。知识是通过书本而存储于大脑记忆的经验,知识可以通过文字形式记载、记录,以便借鉴和学习,也可以通过口口传授,手把手的教学等等,那要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说白了就是要和实际的实践相互融合,真正做到才行。
但其实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知道你就要做到,你不能光说知道,实际上行为却做不到。比如说,抽烟,很多人都知道对身体有害,但却戒不了;酗酒,很多人也知道对身体不好,但到酒桌上就什么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还有现实生活中很多不文明的行为,随地乱扔垃圾、随地乱吐痰、乱插队、霸座、破坏公共设施等等,这些三岁小孩都懂是破坏环境,不道德行为,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还要去为之?道理很简单,因为做不到“知行合一”,所以,所做所为无法自我约束,自觉尊守道德法律法规。
当然,人非圣人,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确实很难,只能说能做到尽量去做,确实不能做到也就随波逐流吧。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等于认为,我们的认识必须同时是实践性的,实践也必须是认识性的。也就是说,应当一边认识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一边认识,将两者统一起来。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这一概念相当于现代哲学的“认识”,“行”相当于“实践”。
探讨“知”、“行”关系问题,也就相当于讨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在儒学传统中,尤其偏重的是“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问题。
王阳明之所以提出“知行合一”观,乃是针对当时程朱理学的流弊而发的。
朱熹曾经说过:“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意见不同。
王阳明认为,“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由此可见,王阳明强烈当时反对学者在程朱理学的学习中,援引朱熹的说法,认为知先行后,甚至由此实际造成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风气。
虽然朱熹本人的实际说法里头也是重行的。但是程朱理学包括与朱熹同时主张心学的陆九渊,全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须得先有认识,然后才能实践的错误认识论。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确实有纠朱学之偏的功效,而且在认识论上也的确是拨乱反正的。
他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他的意思是“知”本身就是一种“行”,“行”本身也是一种“知”,本体终究是一个。
所以,他提出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由此可见,王阳明更强调勇于实践,不必须得等到全部认识清楚后才开始实践行动,须得在一边认识中一边实践,一边实践中一边认识。应该说,王阳明的说法更符合科学的认识论。
他为此还举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知行合一"旳提法,出自儒家的《中庸》,《中庸》里讲,"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这一段,主要是针对儒家的三德——智、仁、勇,这三德是儒家的三把利器,儒家对自身修养的完成,主要依靠这三件法宝。
《论语》里面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有了三德的加持,儒者就可以立于天地之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
所以儒者对三德是极其重视的,而《中庸》里面又讲"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所以三德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更不是抽象的思想理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境界。
所以仅凭"知"是远远不够的,而是一定要和实际的行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它们具体的功效,王阳明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来对学人加以督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1472~1529)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谓是精彩至极。
要说他最突出的贡献,那便是将宋朝时期的“心学”发扬至顶峰,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一下“半圣”。而“知行合一”是他所提出的著名思想理论之一。
上一篇:挎子摩托能上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