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氓》中的女主人公?
女子,女主人公,男子如何看待《氓》中的女主人公?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说明女子很想念离开的男子,每天都在等待男子回来,前面的哭和后面的笑形成对比,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男子的思念之深,爱之真切。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一句说明女主人公完全的陷入了和男子的恋爱中,她一心一意的爱着男子,体现了女主人公深陷感情,无法自拔。
二:婚后的女子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没有过错却被施以凶暴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意思是自从我嫁到你们家来,多年穷苦受尽了煎熬。说明男子家庭条件不好,让女子跟着受苦,却不懂得帮女子分担。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说明女子嫁来之后,没有过错,而男子却反复无常,变心了。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婚后坚守负担,日夜操劳,任劳任怨。女子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妻子了,为了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可男子却变本加厉,丝毫不懂得珍惜。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男子愿望达到了,家业也有了,本性全部都暴露出来了。他对糟糠之妻施以凶暴,他不在珍惜这个陪他吃苦的妻子,这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凶险狡诈。女子此时无依无靠,娘家人也不帮着撑腰,可怜至极,她这么多年真心的付出,到头来却什么也没得到。
三:认清男子为人后,女子坚强应对,决定割断与男子感情上的联系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子想起之前与男子白头偕老的誓言,如今还未老就已经让她生愁怨。女子如今不再相信那些甜言蜜语。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当年那些海誓山盟还环绕在耳边,哪里想到竟会反目成仇,始乱终弃。既然如此,就不再回想过去违反的盟誓,既然已经恩断义绝,那就算了。女子追求自主婚姻却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幸福生活,心中悲伤不已,但她看开了,既然如此,那就斩断情仇,不复相见吧。
最后,女主人公的悲剧婚姻是当时女子命运的一个代表。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女子们因为在家庭中经济不独立,沦为男子的附庸而落下悲惨的结局,这是在当时礼教束缚的大环境下普遍的存在。
放在当今社会,女子如果做到了经济独立,不依赖于男子,那么,就有了尊严,有了话语权,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婚姻的悲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爱得热烈,分得决绝;
她是一个温婉的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她是一个坚毅的女人,走进婚姻,敢出家庭。
她爱过,恨过;
她忍受过,暴发过;
她埋怨过,抗争过。
她是女人一生最真实的注脚,也是时代最烟火的味道。
她不应该是弃妇,她只是不愿一直将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女人的命运古今如出一辙。
男人的德行也如出一辙。
万物皆有灵,除了男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说这是“弃妇”诗实在有失偏颇了。
虽说最后男女主人公的婚姻终结,以分开收场,但是通篇看下来,更多的是女主自己的选择,并没有“贱妾茕茕守空房”的那种。极致哀怨。
尤其是最后那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口吻上就能感觉到,女主已经想得很通透,也自己做好了决定,这个决定是女主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来源于渣男丈夫单方面操纵下的被迫承受。
如果和孩子们说清楚这一点,孩子的反应应该就很不同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让人感慨的故事。
因为不管如何,女子的人生浪费了那些年。
话说现代还有多少小姑娘在重走着氓的老路啊。
国家也是用心良苦把这篇放到课本里,只可惜不爱学习的小姑娘太多了,等到懂了悔之晚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内容是写一位女子在男子的追求下堕入爱河,迅速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女子勤于操持家务,但因年长色衰,男子移情别恋,两人婚姻出现裂痕。最后,女子毅然决然同男子决裂。这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女子和男子相知相识但结合,应该说,他们之间的爱是真诚的,这也包括新婚之后的一段时间。女子也感到了婚姻的甜蜜和幸福。她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想象。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子容颜渐渐衰老,男子此时移情别恋,另觅新欢。女子在家勤劳操持家务,无怨无悔。对于男子的背叛,女子内心充满了怨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反思,他决定抛弃这段没有爱的婚姻,不愿再维持这有名无实的婚姻。
上一篇:新闻高速公路讲的油罐车和槽罐车哪个比较正确的,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