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氓》中的女主人公?
女子,女主人公,男子如何看待《氓》中的女主人公?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之后才出现的母亲
文中母亲对自己女儿的告诫是真诚并且实在的,几乎是具有预见性的警告了自己的女儿: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一旦沉湎于爱情之后,是无法摆脱的。后面自己女儿的一系列经历也确实佐证了母亲的担忧,特别是全文的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思来想去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只能甘于认命,无奈度日。
或许你想再次说这或许就是母爱的伟大!
但是,你忘了,母亲的这句话、或者说这封信也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那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氓已经把自己的彩礼送到女方家,母亲收了,并且自己女儿已经嫁给氓之后才说出了这番极具预见性的话。
细思恐惧吗?
如果真的是一位爱自己女儿的母亲,她为什么不在第二自然段就说出这番话,或者断然拒绝这场婚姻,反倒要将这番话放在女儿已经出嫁后的第三自然段呢?
女主人公,难道只有悲惨而没有错吗?
文中的女人在3000来一直被认为是可怜而悲惨的,无论是专家学者都会告诉读者:《氓》这篇文章揭露了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可在我看来,一切错误的根源不在氓,而在这个女主人公!
文章开篇说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但女主人公推开房门后,发现了“傻傻呆呆、忠厚老实。”的氓,氓表面上是手里抱着布,来换女主人公家里丝的,可没说两句,氓就展现出了真实的意图,是想来娶女主人公的。
换句话说,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就识破了氓的伪装和心机,从一开始就知道氓是个骗子,从一开始就知道氓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她一开始什么都知道!
还是“一开始”,如果从一开始女主人公识破氓的伎俩之后断然拒绝氓会有自己今后悲惨的经历吗?
肯定不会!
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女主人公悲惨的人生、婚姻经历,一切都来自于自身的“自欺欺人和咎由自取”呢?
当然,一切的分析、揣测,都是我自己想法,如果有什么不对的,欢迎大家指正!
【我是Allen,原创不易,欢迎评论、点赞、收藏、转发,谢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非常不同意你同学的观点,她根本就没有学到这首诗的精髓,也不懂为何会将这首诗选入语文课本,我认为此诗中的女子根本不需要人的同情,她值得我们的尊敬。
《氓》作于先秦时期,此诗叙事性非常强,给我们展现了古时一个天真热切的女孩的感情生活,其中女主人公的对待感情的方式值得现今很多女生学习,将它选进中学语文读本中自是想教育学生,让我们仔细看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从粗体字可见,这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嬉皮笑脸地向女子求亲,却不正式请媒人,女子守礼不受其骗,则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而划线部分可见女子待男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以桑树起兴,描写随着时光的推移,以桑叶从油绿润泽到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由年轻靓丽变得衰老憔悴,爱情就如甜蜜的桑葚,鸟吃多了桑葚会醉,女人沉迷爱情的亦会醉,且不像男生就算沉溺也容易解脱。如女主嫁过去几年,与氓的关系越来越差,幸而她回了娘家后回顾婚后生活,并未一味怪罪自己,而是清楚是男子“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回忆自己嫁过去后日夜操劳,而丈夫则是越来越暴躁,兄弟还嘲笑她,想想曾经信誓旦旦说的相爱到老,而今几年时间就已对女子越来越暴虐。幸而女子决定不再等其回心转意,决定一刀两断。
恋爱其实也是我们一生中重要的修行,诗词中的女子虽最初没有认清楚氓,最终被其所虐待,但最终能够果断地放弃这段不幸福的婚姻。因此,女生能突破时代的局限,勇敢地当断则断,不需要同情,值得我们尊敬。而现在很多女孩子在男生甜言蜜语的攻陷下沦陷了,一旦男生不再悉心照顾她的感受就只顾着如何才能挽回对方,且为此不顾一切甚至失去自我,再不顾自己的甚至为此自残轻生,在这种情形下,更应该学习这种诗词,早日培养孩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别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受害者,悔悟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氓》既是我国文学史上“色衰爱弛”这一文学母题的发轫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至今熠熠闪光的不朽名篇。
作品以故事诗的形式,以人物自叙的口吻,塑造了一个因色衰而致婚变的妇女形象。
这一形象一经产生就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主人公有着相当鲜明的个性:既有大胆炽烈的爱情追求、勤俭操持的恋家美德、理性清醒的自省意识,更有刚强自立的人格精神。可以说是个女性意识的早醒者。
上一篇:新闻高速公路讲的油罐车和槽罐车哪个比较正确的,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