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木耳该如何种植,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黑木耳,木耳,菌丝木耳该如何种植,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拌料与装袋(制棒)
拌料有3个要求,一是均匀(一般干拌3次),二是控制含水率(加水后拌3次),三是pH值适当。拌料时先干拌,后湿拌,一定要拌匀,杀菌不彻底易感染杂菌。含水量以手捏料能成团、手指捻料时有湿润感为宜。将拌均的料装入规格为55cm×15cm的聚乙烯料袋,扎紧封口,制成棒状。每棒重量一般掌握在1.5~1.6kg,含水量55%,pH值6.0~6.5为宜。
4灭菌与接种
将制成的料袋(棒)进行常压灭菌,灭菌时容器内棒与棒不能排列过密,以便蒸气流动畅通,灭菌彻底。当温度至60~65℃时,施放1次冷气,温度达100℃维持恒温15~16h。灭菌时要防止漏气。待料棒冷却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袋料黑木耳栽培提倡用接种箱接种,每棒接3~4穴(气温低时适当加大接种量),用整块菌种接入,接种后用薄膜覆盖住接种口,菌棒转入培养室,堆成平行堆、“井字形”或“△”形培养发菌。接种时尽量少损伤菌种,避免用手指强力按压。
5菌丝培养
首先做好培养室的清洁消毒工作,接种后7~10d内室温控制在25~28℃,10d后室内保持20~23℃,湿度保持在70%以下,每隔10~15d进行翻堆检查,若发现棒内出现黄、红、绿、青等颜色的斑块即为杂菌,较轻地用酒精注射患处,移到另室单独培养。对污染严重的菌棒,特别是桔红色链孢霉感染的要立即隔离,在远处深埋或烧毁,以免蔓延和污染环境。同时,严防30℃以上高温影响菌丝生长和成品率,也要防止低于20℃菌丝恢复吃料慢,影响成活率。菌丝体培养期间要求保证培养室黑暗,并根据室内温度和空气状况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一般在45~60d后,菌丝进入生理成熟期
6大田排场
将0.5~1.0mm粗的铁钉消毒,然后在菌丝满袋的耳袋四周打150~180个深1.0~1.5cm的出耳孔。刺孔后按“井”字形或“△”形堆放。打孔养菌后7~10d(见耳孔菌丝恢复)排场出耳。气温稳定在20℃以下时(一般在10月中下旬后),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排场。耳场四周开30cm深排水沟,畦床宽120cm,长不限,整成龟背状,用小木杆、竹竿或铁丝搭成支架,留30cm宽操作道。畦床消毒杀虫后铺上干草或遮阳网,安装微喷管。55cm×15cm菌棒与地面成60~70°斜靠在支架上,间距10~15cm均匀排放;排场后应少量多次喷水,防止在打孔积水,做到干湿交替,促进耳基形成。
7出耳管理
抓好水分管理是关键,每批大量耳芽形成后,必须采用水雾喷带,调整基质和空间湿度,喷水的原则是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要细喷勤喷,并看耳片定量,随着耳片增大而增加水分,喷水时间延长;同时看天气,做到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如遇连雨天气,需采用薄膜避雨。袋内黑木耳连片不出或袋内积水时应及时脱去塑料袋。
8采耳与采后管理
当耳片8~9成成熟(耳柄变细、耳瓣舒展并略下垂,腹面孢子发生,菌盖卷边未平展,菇柄大小适中)即可采收。采收前2~3d停止喷水。最好选在雨后初晴,耳片边缘收缩或晴天晨露未干、耳片处于潮软时采收。
采耳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根,稍加扭动向上一拉,即可采下。采收后将耳基杂质清理干净,掰成小朵,晾干为主,不可在强阳光下曝晒。晾干后木耳含水量在13%以下,产品即可上市。采收后清理杂质,停止喷水养菌5~7d以利菌丝恢复,第6~8天开始喷水,使菌棒保持湿润,待新耳芽形成后再次喷水进行下一潮出耳管理。采2潮耳后菌棒可上下调头,使出耳均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植流程①选择种植地,②搅拌培养料,③培养料装袋,④高温下灭菌,⑤接种,⑥养菌。
注意事项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小心注意,木屑提前浸泡有利杀菌,如果使用木屑作为种植木耳的培养料需提前一天做漫泡处理,这样做可以提高高温灭菌的效果,灭更彻底。之后种下的木耳不容易感染杂菌。装袋需谨慎,一个好的菌袋要做到装填紧实,上下松紧一致,袋口要整齐平整,没有散料装得太松,菌袋与培养料分离会导致木耳憋根,木耳无法从菌袋里钻出。菌袋口如果没封好,接种木耳时菌袋内会进入空气,容易产生污染,灭菌要彻底。合格的菌袋当天就要高温灭菌,隔夜会造成杂菌,容易发酵腐败。温度保持灭菌器内超过100摄氏度。持续10小时排尽冷空气后再闷3小时以上,保证灭菌彻底。接种要快,无菌操作,经过高温灭菌的菌袋要等温度冷却到30摄氏度以下再接种,否则可能会杀死木耳。接种木耳时动作要快,还要保证在天菌环境下进行,接种好后把菌袋放入养菌室,就可以等待长出肥肥嫩嫩的木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专业种过不好给你经验,不过既然是菌类应该得注意湿度温度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9-08-26 16:11:37
说到木耳,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它在我们夏天的时候,常常是当作一个凉菜,平时就可以用来炒。它是一种胶质的食用菌,味道非常鲜美,食用价值比较高,吃起来又脆又爽口,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那么大家知道我们平时吃木耳怎么种出来的吗?
1、栽培方法:黑木耳可以采取椴木栽培或是塑料袋地栽,椴木栽培由于产量不高,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至今很少使用,常用的是塑料袋地栽。
2、栽培时间:黑木耳实体最理想的生长温度为15—25℃,栽培时间北方一般是在春季和秋季,长江以南一般是在秋冬季,大兴安岭一般是在春末到秋初,从播种到成熟一般要25天。
3、栽培过程:首先准备原料,原料一般是以木屑、秸杆为主,然后利用塑料袋将原料盛装,经过灭菌、接种、养菌,然后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露天地可罩遮阳网,林地可裸露菌袋。要采用专用雾化喷水袋浇水,浇水干湿交替,浇浇停停,七干三湿,干就干透,湿就湿透,切忌不干不湿或浇水不停。之后就可以等待出耳了。
上一篇:当初的梦想确实让人心动,但是现实很残酷,大家有何感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