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浅读道德经后,好奇周都何种先籍能造就作者这样的宇宙观。能否根据现存典籍想象出那些消失的先籍传递的思想?
道德经,老子,宇宙观浅读道德经后,好奇周都何种先籍能造就作者这样的宇宙观。能否根据现存典籍想象出那些消失的先籍传递的思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浅读道德经后,好奇周都何种先籍能造就作者这样的宇宙观。能否根据现存典籍想象出那些消失的先籍传递的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解老者,多都认为,老子是博览先贤至圣的群书后,才写出的《道德经》。这样看老子,都错了。至少证明,未读懂《道德经》。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
一,老子讲到的知识广泛,却不是抄來的,而是慧眼观察到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至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减损到零,从零开始,才能开慧学道的。
二,慧,高于智,更高于知。知,感性认识。智,理性逻辑。慧,悟性认识。从实践到认知的飞跃,是实践的中断。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是逻辑的中断。从知与智向慧悟的飞跃,是知与智的损零。大脑达不到"至虚极“,达不到虚无空白这四个字的程度,慧悟不开。
三,大道无形,宇宙本原。但是,在全世界,从古至今,所有的哲学家,所有的思想家,所有的科学家,老聃是讲清宇宙本原是无形物质的唯一者。老子读谁的书才成为老子的呢?无一人者,无一书者。
四,那么,老子的大智大慧,是从哪里来的呢?史传,第一个老子与盘古同时代。此后,有名有姓的老子,历史上约有20多个。老聃是其一。师传徒,至于聃西行过函谷关,遇尹喜,邀其畄下毕生所学,才放其出关。于是,才有5000言巨著至于今。
五,以愚观之,同巜道德经》媲美者,唯有《周易》古经。此两部经典,多有相印证,多有互通者。由此可知,开大慧得大道之法有二途。一是师传徒。二是占中求。故而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流,并行有两条,一是老子师徒,二是易学。此乃真可谓,殊途同归于一,一至于无,无即本原大道无极是也。
两千余年以來,各代大学问家,凡读易言老之者,皆从学从思,非慧亦非道也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三维之上的。周或周之先文明的真实态在三维之下的世界是不可视不可察的,但在高维度它是以可存可触。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自然明白道德经的世界观不过是高维度真实状的白描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西周时期,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竹书典籍。只有极少数的王室贵族,和职位很高的大臣。才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典藏。因此在周朝的中后期,由于周天子已经失去控制能力,众多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长期战争,使一些少数没落的贵族,为了躲避战乱,隐居于深山,潜心研究各种典籍,因此那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高人隐士。
而老子虽然身份不高,但由于做过西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自然有大量的时间接触这些竹书典藏。老子又是一个聪明好学之人,对各种竹书,特别是易经八卦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而易经八卦,就是阐述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部经典。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宇宙全息论。天人合一理念。因此老子的人生观和宇宙观,皆来自于易经八卦。他的整部《道德经》,处处体现着易经理论的精髓。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无为的主张。就是劝诫人们不要肆意妄为,去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否则就会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
可是看看现在的人类,似乎已经妄为到了极点。自打西方科学诞生以来,各种轻重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无一不在破坏着自然,威胁着人类。当前全世界爆发的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就和人类的肆意妄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的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0亿多年。西方发明的抗生素,大量杀死微生物,导致微生物不断的产生基因变异。同时也使人类自身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其实西方人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中国人还在大量的使用。更可气的是一些愤青。不但意识不到西医的危害,反过来使劲儿地污蔑中医,真是数典忘祖。让人可悲可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首先,《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然后,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