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后世为何没能再现?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后世为何没能再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中原稳定的时期又越来越长,明朝和清朝各自接近300年的统治时间再加上宋朝200年的时间,几乎可以涵盖中华文明的一半时间,再算上汉朝几百年的江山和唐朝的时间,中原文化的绝大部分都在这几个稳定又漫长的朝代之中,所以基本没什么文化上的巨大冲击和革新,自然就谈不上有什么新思想了。
就算对比来说,西方世界真正百花齐鸣的时间也只有希腊城邦时代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文艺复兴时期。前者处于文明的扩张期,后者处于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巨大财富以及多国剧烈的实力变化后。
所以春秋战国之后再没有这种剧烈的文化思想革新也不奇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至西汉武帝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儒家成了读书人的至仕之道,其他流派渐渐淡化,就很能出现这一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白了就是思想解放不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于皇权不利。百家齐放了,但分裂出了多少诸侯国出来,各自为战。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秦始皇推崇法家建立思想,汉武帝罢百家独尊儒家,后世两千年一直沿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文化历来对于政治有很强的依附性,所谓百家争鸣也不过是各种政治诉求的集中表现,一旦大一统王朝建立,这种文化繁荣就迅速凋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的主要流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
之所以会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盛况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1、当时诸侯争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有利于人才的涌现成长。
2、经过春秋时期的战乱,很多小国被兼并,这些小国的一些贵族沦为平民,把知识带到了平民阶层,改变了当时贵族掌握祭祀这一文化传承的方式。
3、战乱导致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成长为各方面的人才。
以上是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后期没有出现这一盛况,则和后续王权加强有很大关系了。
夏时期,国王称后,但是整个夏的版图事由众多方国部落组成的,夏的灭亡也是因为失去了方国部落的支持。
商灭夏后,虽然取代了夏。但是当时的各方诸侯仍然是世袭,商朝有很多兄终弟及的继承情况就是为了更好的维系和方国之间的关系,所以商也没有和后世一样控制全国的。
周封邦建国,分封的除了同姓,还有先代遗民,即使是同姓时间久了,联系也不就和普通的诸侯一样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周王权失落,诸侯争霸。
在以上的时间里,文化是掌握在贵族手里的,而平民阶层上升到贵族也只是在春秋各国改革后才有了途径的。在此之前文化精神的内核其实是还没有形成的。
直到秦汉,普通平民上升到贵族的途径明确,而郡县制也让王权掌握在王族一族手中,整个社会的基调也就形成了。
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时期因为士族门阀掌握政权,寒门阶层没有途径上升,所以到了隋唐门阀解体后又有了一段文化灿烂的时期。
不过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后期,掌握文化的大多是儒生士人,所以即使再有文化碰撞,相对来说也是内部的碰撞。
至于外来文化,例如佛教、近代西方文明等对于整体文化来说,只能说是借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时期 我过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份 群雄割据 世界纷争不息 急需要有一个办法来应对当时的情况
很多人开始积极的思考 当时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百家齐放 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想法 应运而生
后世其实也出现了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在类似的环境下被认可的 当时的情况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不过很少有人拿它跟春秋战国时候相比
上一篇:郑原玉432多少公分一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