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大名著《水浒传》名在什么地方、弘扬什么精神、中心思想是什么?
水浒传,梁山,李逵四大名著《水浒传》名在什么地方、弘扬什么精神、中心思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四大名著《水浒传》名在什么地方、弘扬什么精神、中心思想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孝仁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湖豪杰,在山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其能够称之为名著,主要是作者旗帜鲜明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大力宣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中也参杂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水浒》的名在哪儿?弘扬了什么精神?中心思想为何呢?我想是这样的:
一、《水浒》的名出自“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好汉式的洒脱。如梁山好汉们的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分大锭银的生活方式,七好汉“智取生辰纲”的精彩,武松打虎的英雄本色。
二、弘扬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反抗精神。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除恶行为,武松面对贪腐势力“血溅鸳鸯楼”的拼命精神,李逵大闹县衙替县令断案为民作主的做法,都诠释了存在于普通人心中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
三、其中心思想是紧紧围绕“忠义”二字,宣扬儒家的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首先看君为臣纲:众好汉最终被招安,效忠“昏君”宋徽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潘金莲屈就武大郎,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嫁鸡随鸡,嫁随狗”的观念。宋江对老父亲唯命是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孝”字当先的思想;宣扬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水浒》中的惩强扶弱,体现了儒家“仁”的含义,兄弟情意讲的是“义”字当头,忠义堂上的座次排列,讲的是礼,遵守山寨的规矩,讲的是智,始终如一的坚持各项规则,讲的是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巜水浒》名在绿林精神,108将或孔武有力,或智慧超群,个个敢打敢杀,敢作敢为。而且还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由自在。这对当时饱爱欺凌和压迫的百姓来说,无疑是耳目一新,因此在读者中产生共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水浒虽然写的是北宋年间的事,但作者生活的背景是元朝。这是个十分残暴野蛮的朝代,大批汉人被屠杀或伦为奴隶失去自由,上百年的屈辱,使人们迫切需要象武松、李逵这样的绿林好汉出来匡扶弱小,所以巜水浒传》一问事就能被读者喜爱。
弘扬的是义字,是朋友间的友谊,兄弟间的情分,更是一种合作精神。尽管这个义字现在饱受争议,但对当时纷乱冷漠的社会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心思想是忠。宋江最后毒死李逵,这对义搏云天的兄弟,最后以悲剧收场,表迖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底线,却义小于忠,当忠和义相矛盾时,舍义取忠,李逵死也不怪哥哥宋江,是一种愚忠,正是这种愚忠,它告诉人们,义是无条件服从忠的。但有点奇怀的是,宋江似乎也死于忠,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宋江是死于高俅等人的陷害,死于贪官污吏之手,死于腐朽的官场。
作品的忠君主诣还是清晰的,尽管忠君和爱国不是一码事,但和爱国是相关联的。皇土就是天下人的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大名著《水浒传》可以用“快、义、忠”三字来概括出使其著名的原因、精神的出处和思想的来源。
先说“快”,快是快活的快、快乐的快。《水浒》在传统忠义思想基础上,突出了其非传统思想部分,表现了梁山好汉的潇洒快活,是作品内容最引人入胜部分,是《水浒》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最主要因素。书中描写众英雄“说走咱就走”风风火火上梁山的快意,好汉们大块分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方式,以及李逵抡板斧风卷残云杀官军的快感,孙二娘的黑店,张横张顺兄弟的江中劫财,无不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再说“义”,义是义气的义、正义的义。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层面的价值核心。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众好汉齐聚梁山,大多冲着“义”字而来。鲁智深为兄弟林冲出头,甘愿重走江湖,李逵为“哥哥”宋江不惜铤而走险、勇劫法场,晁盖的聚义厅是集聚众好汉的一面大旗,宋江绰号“及时雨”是吸引群雄的一块招牌。大家议事,多用哥哥代替首领称呼,以“义”字维系了一帮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精英。
除了义气,《水浒》也充满正义精神。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李逵替县令审案为民伸冤,石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都是弘扬社会正义精绅的具体表现。
最后,招安归顺、“忠”字思想贯穿小说始终。宋江一旦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即将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将“义”字为先变成“忠”字当头,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此时梁山巳发展至鼎盛时期,具备了与朝廷谈判的资本,一俟时机成熟,宋江等原为朝廷官吏的“忠君”分子,率先提出归顺朝廷的想法,在取得基本统一的意见后,很快付之行动,终成“正果”。
上一篇: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如果把人比作树该如何评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