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三十多年书,现在却糊涂了,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出路何在?
学生,孩子,教师教三十多年书,现在却糊涂了,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出路何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整个世界尚未完全意识到构建高效知识体系重要性的时候,作为老师能做的不多。你无法尽可能地将草转化为牛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将倍感欣慰:始终鼓励学生质疑,不要崇拜任何科学权威。这些权威不代表真理。只是可敬的先驱。我们要勇敢地站在先驱之上,超越一切先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的本质?有官话,也有实在话。官宣,理想,信仰,等等一大堆令人敬仰的君子的冠冕堂皇的论调,说出来连自己都相信是真的。实在话,肯定有拥有师德尽职尽责的。不排除教师无信仰图利,甚至有些令人不齿。一切以利为中心,而非教书育人。要教育学生为社会,为公益,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做实实在在的人。空洞的无效教育占居了相当比重。教书育人,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为受教育者讲授,真实客观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生怎样倣人,诚信善良的基本质素,培养学生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不能为利而舍师德。缺少了钱味的教育,无势利思想的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国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培养政治文化的继承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可能是职业习惯,在生活中也会习惯性的给自己提问题,然后不停的去找答案。我也是一位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边在战术上辅导着孩子的具体科目,一边又自然而然的会进行战略上的思考:我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看到了题主提到的问题,我想,其实我的问题和楼主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一个问题。在这正好把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做一个简短的整理,也可以和大家做个讨论。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首先查了“教育”这个词的来源。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百·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里提及的教育可能更多是一种”精英教育“。在《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指的是教知识、教方法,可以理解为现在所说的“教书”;对\"育\"的解释是:“育,养子使作善也”。“子”在古代是对有道德、有学问人的尊称,可以理解为现在所说的”精英\"。因此,“育,养子使作善也”可以理解为现在所说的“培育精英,让精英去改变世界的意思。因此,教育在古代可以理解为“教书育精英”,然后让精英去改变世界。
在现代,教育不再是单单针对精英的一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行为,因此,教育不再是”教书育精英”,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一是教书,是指知识的传输,即传道授业解惑;另一部分是育人。育人有人说是教做人,我觉得可能不够准确,如果单单是教做人,其实还是教的层面,应该包含在“教书”里。我的理解,育人的育,应该是培育、培养的意思,不同于知识的传输,更多侧重对人的潜能的唤醒和对人的发展的引导。这一点,其实从教育的英文education中也可以反映出来:e+duc+tion, e是out,出来的意思,而duc是引导的意思,那么education其实就是“引导出”的意思。
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或者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唤醒并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好比一粒种子最终会结出桃子还是李子,不是由我们家长或老师说了算的,家长和老师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因为我们不能让本来是桃子的种子长出杏子,也不能让本来是李子的种子长出桃子。相反,我们要做的是给种子施肥除草,然后耐心等待种子发芽成长,并最终成为最好的桃子或者李子。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总结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真的可能需要用“育”的灵魂去和孩子对话,唤醒孩子的潜能,而不是用“教”填满了孩子的灵魂,最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无限潜能。
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也请大家关注,我会在后续和大家一起探讨更多的教育相关的话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优秀的人,优秀的情怀与思维方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上一篇:中学生能不能早六点半到校?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的早餐才有免疫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