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诗或者词是大众误解的?
隐者,庞德,公卿有什么诗或者词是大众误解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水经注》)
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复为老人。(《神仙传》)
另一则故事更加广为人知:《水浒传》开篇所讲洪太尉访张天师事。
洪太尉奉天子之命去龙虎山请张天师入朝祈禳,屡遭凶险波折后,在山凹处遇到一个骑牛吹笛的小道童,便问可知张天师在何处。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洪太尉到达山顶道观,说起来时经历,道士告诉他:“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
整个故事读来委婉有致,一个小童子形象把张天师的神异完全渲染出来。
在那些奇幻的神仙故事中,仙人可能即是小童,小童可能就是仙人。一个稚气未脱的总角小童,更能映衬出仙家气象。
如此看来,《寻隐者不遇》中的小童说不定正是隐者本人呢,寻访者不是没有遇见隐者,而是当面错过了……
现在再来回顾全诗,当又有新的一重境界。
首句“松下问童子”:问的是“隐者去哪了”?可没想到,这隐者就是赤松子、八公一样的高人,此时他若隐若现,只是仙家之趣,凡人不识。——这一问,即是通篇之疑问。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隐者,采长生之药于山林,是庞德公一样的人物。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这座山,就如同汉末庞德公隐身不见的鹿门山一般。
末句“云深不知处”:云腾雾绕,虚无缥缈……以此做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o笔尖上的国学o为您原创回答。
想看详细的请移步我的主页,我有专门做过这一类视频!
生活中常用的名言经常被误用的有:
“三思而后行”
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段内容出自《论语 • 公冶长》,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大致是:鲁国大夫季孙行父遇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得知这件事后说:“想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孔子说想两次就足够了呢?
我认为孔子并不是真的反对三思而后行,而是认为季氏过于犹豫,矫枉过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想三次,想两次就够了。
三思而后行”总会让我们顾及太多,顾及太多会让我们在思考中错过机遇,最终只能做一个“思想中的巨人,行动中的矮人”。
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要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经过长期思考才取得的,都是从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善,不断进步而取得的。放下你的顾虑,马上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知\"它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指人对知识的欲望。
所以,理解应该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欲望,怎么会不窘困呢?如果已经感觉窘困了,还要继续沉迷,那就是危险的。
另外还有以下这些:
天才就是 99%的汗水 1%的灵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相濡以沫”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感兴趣的朋友来我主页一起交流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且喜淑女成巧妇,从此奇男又大夫。这是一幅新婚对联,从字面上好理解,浅显易懂,很实用,蛮有意思。迎娶贤惠美女新娘,即将成为灵巧的媳妇,,。而下联,则有深意,恭喜能干帅哥新郎从此成家立业,既是大人,又是新娘的丈夫,。文化层稍微低的人常常读错,理解错了,认为男人是大夫〈古代指做官的人,或有官职,等,或是读大夫,认为是医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历史上有很多因流传久远而被误解了原意的诗句,今天说一说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这句诗,被刻意误解,并流传至后世。
出处起因
这一句原出自曹植的《铜雀台赋》,原句为: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铜雀台正临漳河,建成后中央乃铜雀台,左边一座名玉龙台,右边一座名金凤台,各高十丈,上横二桥相通,横空直上。诗句里面的“二桥”说的正是连通高台的“二桥”。
但是在赤壁之战前夕,这一句到了诸葛亮口中,句中的“二桥”就变成了孙策周瑜的二位夫人。而“江东二乔”实际上本就是姓“桥”,后人误传为“乔”。
所以诸葛亮连字都不用改,就将《铜雀台赋》的原意颠覆了。而正是这一句的刻意误解,使周郎被激的怒发冲冠,顾不上再试探诸葛亮,将抗曹的决心表露出来。
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认证升级
这一句被误解的诗,其特别之处在于,虽是被孔明刻意曲解的彻底,但曹操其实也并不冤枉。
空穴来风必有因,周瑜之所以对孔明的曲解深信不疑,是因为曹丞相在这种事情上是有前科的。
当初征张绣时,曹操便因强夺张绣亡叔之妻邹氏,而激怒张绣,使其降而复叛。最终不仅折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典韦,曹操自己也险些因此命丧于此。
上一篇:向日葵怎样转回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