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诗或者词是大众误解的?
隐者,庞德,公卿有什么诗或者词是大众误解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难不死被贬黄州做团练使,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副部长。地位低微,生活窘迫,但此时的苏轼似乎有所悟,从他写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不难发现,文中只描写赤壁美景,明月与江水,宇宙与人生。
空灵奇幻,绝尘脱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文章只字未提政治。是怕了?还是不屑?斯人自知。
《洗儿诗》也是被贬黄州给小儿洗澡时所作。此时的苏轼经历官场沉浮,自知身处其中,危若累卵,怎么可能再让孩子踏入仕途。
蒋先生及官方注解,说这首诗最后用“公卿”一词,意为孩子又愚又傻也能做到公卿,暗讽当朝权贵。
且说东坡先生刚刚死里逃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对于那些时刻想致他于死地,羡慕、嫉妒、恨的当朝新党,政绩乏善可陈,栽赃陷害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躲都来不及,哪里还会去暗讽。
倘若真的是暗讽,那些虎视眈眈的权贵们可都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一篇普通的述职报告都能治他死罪,何况是天下人皆知的“傻公卿”。
最后是大众赋予的英雄情结
因为他是一代传奇人物,后人总会把所有美好的光辉形象强加于他。
怎奈他也是凡夫俗子,也有儿女情长,他也会看着自己孩子写一首很温暖的诗。
后人们说:那不行,他是苏东坡,诗文必有所指,诗意必会针砭时弊。因为他是一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如同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他的一篇文章被录入某教课书,其中有一段文字:他站在屋内望着窗外的雨滴。
就此出了一道考试题问:当时作者在想什么?当然,问题的答案是深邃且立体的。
问到余华时他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可能在想雨什么时候会停吧!”
自知诠才末学,也不是为了争辩,只是想走进他的世界里看看,那里应该有一位真实的苏东坡,从死牢回到人间,他或许已经悟到:
舍就是得,苦就是乐,生就是死,有就是无。
不然怎会在六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仍旧怡然自得。
料想“公卿”也是他希望的“寿终正寝”。
一孔之见,姑妄言之,方家一笑而过。
洗儿诗
人皆养儿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官方译文:
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愚蠢鲁钝,平平安安做到公卿。
另译文:
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钝笨拙,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完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是杜甫说自己的,我们一直认为他是劝诫我们要努力读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诗出自《诗经》,很多人看到字面意思,以为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但实际上讲的却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之情。
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诗出自元稹的《遣悲怀》。
很多人认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贫贱夫妻的生活太难过,事事都感到悲哀。以为是作者在抱怨穷人的婚姻不幸福。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句诗其实是元稹为了悼念亡妻写的。元稹自幼丧父,家里贫困,妻子出身大户人家,却一点不嫌弃他,与他患难与共,甚至他想喝酒了,身上没钱,妻子会把自己的金钗拿去卖了来买酒,两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家庭生活也是很幸福的。后来元稹考取功名,当上高官,俸禄也很多了。可是妻子却不幸去世了。元稹感到非常的悲伤,怀念妻子。这句诗的真正意思是,在贫贱之时就在一起的夫妻,感情是最深厚的,如今妻子去世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回想起从前的百事,点点滴滴,感到无比悲伤。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赠花卿》
有人误以为这两句诗是在赞美乐曲美妙,却不知道作者的真正意思是在讽刺。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后,武将花敬定因为平叛有功,便骄傲自大,纵容将士作恶,自己生活奢靡,甚至擅自使用天子才能演奏的音乐。
杜甫用这首诗讽刺,夸赞这样的音乐不应该是属于人间的,实际是说花敬定僭越了礼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越人歌》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越女船工向鄂君表达爱意的故事,结果被人误读为同性恋故事。
《越人歌》出自刘向《说苑》。认真读完刘向对故事的完整记述,不难发现,故事中提到前鄂君和现鄂君,分别对应于越女和现男性臣子。误读者因没能读懂原文,错误地认为两鄂君为同一人,误认为男性臣子与越人是同一人,故错误推理出爱上前鄂君的是男性臣子。
这里的越人,就是越女,是为前鄂君划船的船工妹子。如果今天到江、浙的水乡考察一下,你会发现,划船的人仍以女性为主,男性参与者很少很少。
上一篇:向日葵怎样转回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