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的这句话,对当下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苏轼,目见耳闻,石钟山“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的这句话,对当下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句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其实这句话就是现在所说的 实事求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意思为: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事情的有无,可以吗?
写句话出自《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对我们现在仍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一直很推崇对事物褒贬评判首先需要了解判断的,目见耳闻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还要经过自身的判断分析得出结论,尤其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各种真假消息充斥着网络,如果我们不具备上述方法,很容易困惑甚至被利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在当下更加适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网络蓬勃发展时代,各类信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新闻信息纷繁复杂,让人难辨真伪。
面对如此繁杂而又真假难辨的信息,苏轼的这句话更有指导意义。面对网络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一部分人偏听偏信,认为自己听到的就是真实的,盲目跟从。一部分人却被各种信息混淆,无法分辨,茫然若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谨言慎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信者听也,而听尤不可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所得出的结论、所总结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
第二层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是说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是说郦道元的说法是正确的,可惜「言之不详」,致使「人常疑之」,得不到人们的承认。
二是士大夫不做实地考察,「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三是「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不能言」是说不能为文,并非不能说话。郦说失之于不详,士大夫能为文而「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为文,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然后用「而」字转到另一方面:「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是说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自以为得其实」,这是得以有李渤的错误说法和后人以讹传讹的原因。第三层分承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点明写这篇游记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卤肉饭放多少冰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