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的这句话,对当下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苏轼,目见耳闻,石钟山“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的这句话,对当下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语出苏轼《石钟山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眼见为实耳听事虚,凭臆断肯定有误,况且眼见亦有涨眼法,不可凭猜测妄自菲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事情的有无,可以吗?我觉得苏轼的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有句老话叫:捎东西捎少了,捎话捎多了。
为什么“捎话会捎多了”呢?这里面便加了捎话人对这件事情的个人理解、感受以及主观臆断。
说一个小故事。
我小叔子是1988年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住宿,上铺。有一次,从上铺掉下来摔在桌子上,没什么事,又爬上去继续睡。当他告诉我这件事后,我又去给同事、朋友讲,觉得这样简单没有什么意思,就加了故事情节:说小叔子掉在桌子上,没有醒,又掉在地下,还没有醒,又钻到床底下,醒了后一起身,头碰到床板儿了才醒。这一说便说了十来年。说的多了,自己也信了。有一次又说到这事,小叔子立刻否认,说,谁说的,我有那么笨吗?我想了想,说,我编的,只掉到桌子上多没有劲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便深刻地体会到苏轼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听人说话要有自己的判断,根据这人说话的可信度来决定打几折。
2、吃瓜群众对网上发生的事情,随意猜测,妄下结论。
易中天先生说过:对于网上的信息,要有四个判断:一是真假判断;二是是非判断;三是价值判断;四是道德判断。这四个判断顺序不能颠倒。可许多吃瓜群众唯恐天下不乱,遇到事情,首先采用的是“道德判断”,只要宝马车和奥拓车相撞,立刻就说是宝马车主专横跋扈、口出狂言等等。如果这么简单判断事情,还要警察干什么?
任何事情我们不可能“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但是我们可以先不说话,先不站队,先看看先听听,再利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去判断真假、是非,这样才能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3、有人听了一耳朵,便随意下结论。
有一次,和朋友聊到林徽因,对方说,林徽因,绿茶婊。
我说,林徽因,才女加美女,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的先生梁思成,大咖梁启超的公子,更加著名的建筑学家,他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朋友很诧异,说,我听人说了,说林徽因同时和金岳霖、徐志摩还有许多男人暧昧等等,所以下此结论。
鲁迅先生说过:“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人的丑闻。”
总之,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不要凭主观想象去判断事情的有无和对错。
主席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要多看多听少说,不能给社会做大贡献,不添乱也是给社会做贡献。
我们共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典名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苏轼《石钟山记》。
一、经典名言留给后人的思考
“石钟山”的得名,有郦元“下临深渊,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之说,有李渤“访其旧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之说,有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啌啌焉”之说等。但嫌疑诸多,不能信服苏轼等仁人志士。
苏轼通过偶得的机会,实地乘舟夜访石钟山至绝壁下,终得“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因而感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意思是:世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没有亲眼看到、耳朵听到,就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传说,主观判断其真实有无,可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二、历史故事佐证了经典名言
成语故事“三人成虎”、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就告诫我们,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轻信,不可臆断,没有实际了解情况,不可轻易散播,传播了错误的“东西”,不仅害人害己,甚至影响到社会。
三、经典名言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社会,因通讯发达,影像快速传播技术、PS等剪辑(剪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事情、事件、事故、好事、坏事等等,被PS、剪辑、剪影之后,表达了传播者的想法、意愿,其真实内容已大相径庭,与事实本身很不相符,甚至成为散播谣言、传播负能量的手段,危害社会。
“事不目见耳闻,而不可臆断其有无”。面对听来的事情,尤其是听来的负能量的事情,借鉴经典名言,在不能耳闻目睹的情况下,不轻信、不散播,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谣言止于智者,做个世间正能量的人。
何况很多耳闻目睹的事情,我们看到的也只是表象,真实的内幕原因,可能与表象大相径庭,需要投入进入了解、分析、判断后,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事不目见耳闻,而不可臆断其有无”,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凡事都要讲究实事求是,按照事情本来的真实情况,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可鲁莽臆断”,这是正确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肤浅分析,请多指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不目见耳间,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当下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卤肉饭放多少冰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